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80-300(第6/32页)

方言差别不会太大,适应起来更为容易。

    但冀州,除了常山郡,还有八郡八十七城。

    他只有二十六人。

    幸好,县令这一级官,倒也不全是袁氏亲信,有些是当初董卓乱政时,参与起义的士人,袁绍出于政治因素,用县令安置他们,其中一些一直在县令位置上好好待着,在荀襄带兵扫荡时,这些人献城献得都挺干脆。

    荀柔准备让他们暂时干下去。

    除了平稳过渡这样的政治因素,这些人当年敢反抗董卓,毁家纾难,勇气,果断,行动力一样不缺,又非冀州土著。

    发展势头不佳,非战之罪,这些人里,也许还能发掘出一二真正人才。

    堂兄与兄长推荐的二十六人,以三或二人成组,分配到各郡,兄长的六人,分两组,安排在靠近青州的渤海郡与河间郡,堂兄推荐的二十人,则分散在其他七郡。

    然后才是郡守,这次他不准备直接文武分权了,除了魏郡用董昭,兄长举荐的青州司马太史慈领渤海郡,建义将军高顺领河间郡,镇东将军波连领巨鹿郡,荡寇将军罗胜领安平郡,奋威将军曹性领中山太守,安西将军张绣领清河太守。

    领为兼职,以六将领六郡,虽只是一时之用,但也是提高众将身份,与升等、加封号一样,属于讨袁胜利奖赏,其中波连所封“镇东将军”,是以奖励其多年以来抵挡袁绍,为司隶北面屏障的重要作用,张绣的安西将军,则是他这些年军功累积。

    其后,原巨鹿郡瘿陶县令崔均(崔州平)被任命为赵郡太守,则更多出于政治考量。

    这位以诸葛亮旧友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名门之后,人生经历竟相当丰富,灵帝时出任过并州西河太守,董卓霸政时,弃官随袁绍起义,联盟军散后又做了县令,等袁绍举旗反汉,此人再次弃官,又因战事,滞留冀州,寄食友人家中。

    等荀襄兵马进入巨鹿,他劝服当时的宋子县令冯盱,献城投降,可以说是袁氏麾下第一清白人。

    这么一个纯白无瑕、出身名门的标杆出现,不当模范,未免可惜。

    定下县令与太守之后,重新升至右将军之位的荀襄,领冀州牧,总览冀州军政。

    “我”荀襄站在内堂之中,听见叔父亲口说出的任命,不由有些紧张。

    若让她冲锋陷阵她自是不惧,可政务……她不是小孩了,如何不明白这任命的特殊。

    “凤卿,我让你将冀州军政事务,非是让你都揽在手里,”荀柔向她招招手,让她近前坐下,“今日并非正式任命,不必拘谨。”

    “哒。”

    荀襄在案前直接跪坐下来,长剑轻叩地面,神情仍然不安。

    “这道任命,实在也是不得以。”荀柔知道该如何劝说安抚侄女,他抱着手炉,叹了口气。

    果然,荀襄眼神顿时出现变化。

    “文若来信道,韩遂已被休若兄与凉州马氏一同诛灭,西域道路得通,龟兹、鄯善二国,岁末将遣使入贡,而益州彝族孟氏也将派人入朝,商议通商事宜。”荀柔指了指屋角席垫,让荀襄起身自取来坐下。

    “所以岁末,我与公达都要回长安,但冀州此处,也须人留守,凤卿,此任只有你能担,你可明白?”

    若非荀彧来信,他原本是准备用一冬安顿好冀州,好于明年春回,邀曹操南下稳定江东。

    但堂兄所言无错,西域国家和南中的少数民族,都关系着大汉未来发展,况且眼下中朝在长安,西面是朝廷安身立命所在,他出征半载,也该回去稳固一下局势。

    他和荀攸都要回去,冀州留守只有荀襄可以。

    只有她能在特殊时候,做下决定。

    “如此,凤卿定不负叔父所托。”荀襄跪坐好,郑重道。

    “你也不必太担心,”荀柔温声道,“各县令都是多年从政,百姓民生自有他们安顿。你只需作两件事。

    “其一,稳定冀州形势,出现叛乱,立即镇压,不要让其蔓延,其二,现在冀州各处郡守多是你手下部将,”荀柔顿了一顿,望着侄女道,“这一次,你要镇住他们,监督他们,保全他们,勿使违法,恪尽职守。

    荀襄松了口气,连忙点头,“是。”

    若是以叔父所言,这个州牧,似乎也没那么难了。

    “其余事务,贾文和、张长庚、董公仁可以辅佐你,另外,你也可以多向你姑母请教。”

    姑母自然是如今在冀州奔波建立恤孤寺的荀光。

    荀襄对这位姑母已十分佩服,立即应下来。

    “最后,若有敌来犯,你知当如何应对。”荀柔注视着荀襄,沉声道。

    荀襄果断一点头,并没问哪里的敌人。

    “必令,有来无归!”

    第285章 归途

    “这一冬,冀州必须太平。”

    在登上马车,启程回长安前,荀柔再一次嘱咐荀襄。

    “各郡县至春耕,不得征召百姓劳役,苦役用刑徒,其他事,让各郡太守带兵做,兵卒受国家供养,又血气方刚正是壮年,空闲下来,也会要生事端。”

    “还有,严令冀州各郡,日后都不得当众杀人。”

    离开前他做了最后一件事,就是杀人。

    被魏郡小族审讯折磨了几个月的袁绍近臣,家底也差不多掏空了。

    所以最后勾名很简单,不降就赐自尽,大罪按律诛及族,本地士族为袁绍伪官县令及以上主政官皆处斩这一种,不及家族。

    自尽自是牢中,对其他人,荀柔也没有按惯常做法,公开杀人,悬首示众。

    而是命筑台,先活着示众一日,杀于台后,再躺着示众一日,即许令亲友收敛。

    天下要太平,社会要恢复秩序,人也要恢复道德,这一辈经历战乱,艰难求生者已经没办法,他想要以后的孩童,不要从小知道怎么杀人,也不要认为杀人容易。

    少年时期的课本,是上下五千年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每一篇都极其精彩,令人记忆深刻,至今想起也让他回味。

    他记得《药》里那群伸长脖颈的鸭子聚拢,又轰然退开。

    鲁迅先生辛辣的讽刺,那时候没见过杀人的他,自然没什么感觉,然而在战后某个清晨醒来,他突然被记忆刺痛。

    他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世界。

    因为保全身体、允许收敛这两条,这次处死的人虽多,但他在冀州民间,准确的说,在士人的名声却回升了。

    虽然,他本意并非为成全这些人,但也不至于专门辟谣,就让他们以为他保持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好了。

    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为了前途,甘心受他约束与驱使。

    不过,他也清楚,许多门第早就放弃挣扎,期盼着尽快清算,好重新开始,而他居然还肯施舍他们一点尊严,不至让他们起步太低,就成了意外之喜。

    “叔父放心,我会守好冀州。”荀襄立即答应道。

    荀柔再在看向她身后,特意赶回来送别的荀光,青衣、簪笔、腰间配印、配笔刀、配燧石、着皮靴,已全然一副文吏打扮,洒洒落落,文质彬彬。

    “小心保重,勿过辛劳。”

    对于这个妹妹,在事业上,他只剩下钦佩了。

    “是,兄长也请保重。”荀光屈膝一礼。

    其余人等,亦各有嘱托,一番道别后,荀柔攀上马车,却又不由得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