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80-300(第7/32页)

首一望。

    他和兄长还有堂兄友若,已数年不见,这次回到中原,原本想应当能见面,竟又未得。

    他终于攀住荀攸的手,进入车中。

    军队暂时驻扎冀州,免得明年春天还要赶一趟路,张郃、高览这些降将,了解当地,被留下来辅佐荀襄。

    随行则是典韦所领的五百亲卫,还有氐将千金、羌将当良贾,两人各余的二百族兵,以及甘宁的三百亲卒,浩浩荡荡的千二百人,不必担忧路遇匪徒。

    魏郡那些小门户出身的青年,他也挑了几个表现不错的带回长安。

    一方面,他们的确是栓在冀州士族门第前的胡萝卜,让他们安分老实,另一方面,果然有才能,当然要用,其实到处都还缺人。

    从邺城出发,向雒阳一路,沿途都荒凉。

    野村山郭,颓墙败瓦,蛇鼠寄居,荆棘丛生,旦夕止宿,他们都寻旧时村落落脚,但所过之处,空见旧迹,不见人踪。

    不过荀柔还是乐观的,这里没有大战,人应当还在,只是都躲进山里,等天下太平,就都会慢慢回来。

    不过一直过了荡阴、朝歌,直到清水河畔的汲县,才终于看到活人。

    不,准确说,荀柔先听到歌声。

    悠扬婉转的女声吟唱的小调,很美,很动人。

    他没听清歌词,又或者本没有歌词。也不需歌词,那只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偶然发出的一段心音。

    那一缕清音,活泼泼的就随着流水潺潺声飘来。

    荀柔抱着暖炉,在车里坐起身,往窗口望去。

    马车很快驶过一道缓坡,一切展现在眼前。

    清澈的流水泛着浮光,三个女子站在河边,垂发,穿着灰色粗布长衣,长度刚过膝盖,系着草绳腰带,穿着草鞋,各抱着一只陶瓶,惊慌的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地望过来,看不出刚才歌者是谁。

    临河不远是座小城,小城建在河湾内,周围田地,一看就已经荒废了,黄土墙垣三丈高,沿墙有几颗枯掉的枣树,墙上一座小望楼,楼下只有一个城门洞,城门大开,黄尘扑扑,门口无人戍守,墙上也没有岗哨。

    然而,城上毕竟飘着几道炊烟。

    “似是汲县。”荀攸道。

    按照路程,的确该到汲县了,更何况旁边又正好有一条清水。

    “我们再向前再赶一程吧。”荀柔向荀攸道。

    何必去惊扰那一支歌?

    荀攸点头,“此地似无官吏掌管,为安危着想,的确不宜宿夜。”

    荀柔不由一笑,公达这理由找得够可以的。

    一匹枣红马哒哒的来到车旁,马上大红锦衣的骑士弯下腰,车窗外甘宁满脸欢喜凑过来,“太尉,今日在此城中休息罢!”

    “不行啊,”荀柔摇头,“先前山路转折难行,已拖慢行程,现在道路平坦,需得赶路速行。”

    甘宁露出肉眼可见的失落。

    “这样,好不容易见到人烟,”荀柔继续又道,“你领几个人,进城看能否买到一些牲畜,鸡、羊、兔、豚、犬都好,牛就不要了,若有酒,也买一些,买好赶上来,今晚让大家好好饱食一餐。”

    过城不入,他也需安抚一下一路疲惫的众人。

    “领命!”甘宁果然立即又高兴起来。

    “等等,拉一车粮去,用粮食换。”见他拨马要走,荀柔又连忙唤住他。

    这里显然交通未便,钱不如粮。

    “是!”这一声答应已经从一丈外传来。

    马车下令继续前行,荀柔也不再看窗外,让他稍微可惜的是,待他们走远,也没有听到歌声再响起。

    不过那天傍晚,用鸡肉、兔肉、猪肉煮出的汤很鲜美,他连喝了两碗,喝得一身都暖和。

    汲县过后,人渐渐多起来,也有了成建制的城池,虽还是寥落,城中可能也只有一个老年县令,多是原本县里的三老,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但也有些条理了。

    袁军败得太快,原本大量青年男女被征走、抓走,但当袁绍带着残兵逃向冀州时,还是有些活着的河南郡本地人,都尽力逃回家。

    虽然家园被毁,满室皆空,可毕竟是家。

    军队经过时,各城都很紧张,但听说是朝廷军队班师回朝后,却也都欢欣鼓舞,愿意献出酒食和女子招待。

    荀柔依旧不令军队入城,只以钱粮换酒肉,不过既然路过,也招当地县令前来一见。

    都是众人推举的,又肯在那个时候留下来,这些县令不说能力如何,心性大多很好,除非太老迈,他都想让对方干下去。

    只有一位实在老病不堪,他亲自入城去会面,另选了同留在城中的这位老县令的儿子继任,并留下医工、药材。

    这位老县长,则赐爵关内侯。

    新爵已制定,尚未颁布,但将来颁布时,旧爵也会有一个说法。

    有些冀州子弟,眼睛都羡慕红了,这简直是白捡的县令谁都看得出,新官制下七品的县令,是仕途中一道门槛,跨过了才能为主官,否则就只能一辈子给别人打下手。

    而让荀柔惊喜的是,河南郡成皋的县令刘翊,竟是颍阴旧人。

    当年同县之内,荀、刘并为著姓,族中常有往来,只是刘翊与他年岁相差大,他还是孩童时,刘翊都出仕郡中了,相互没什么交情。

    虽然没有交情,但毕竟是年少时在县中街市见过的人,多年重逢,自有一番亲切。

    这次也是凑巧,刘翊原为颍川上计吏,要入长安送税赋,恰逢雒阳收复,百废待兴,无人可用。

    钟繇恰知其人,就硬将他留下,让他帮忙安抚雒阳东北面,重要城池成皋。

    刘翊原本不愿意,可钟繇显然清楚这位老先生的性格,将他往成皋一领,见一城几为废墟,废墟中全是忍饥受寒的百姓,他就丢不开手了。

    荀柔一边听老先生无奈叹息抱怨,一边忍不住发笑。

    启程离开前,正式拜刘翊为成皋县长,由于成皋是大县,故而官位六品。

    过了成皋,入了汜水关,再往前,人就更多些,也有了牛的身影,都加紧耕地,以便及时种下冬麦。

    钟繇到偃师亲迎,来到雒阳附近,又是另一幅样子。

    由于当初淳于琼扫荡弘农,军队数量竟突破十万,十万人,粮食又有限,钟繇只能一面让兵卒种些秕子、芜菁之类勉强果腹,一面将人组织起来劳作,防止作乱。

    “这也是无法,若放出去必为祸患。”钟繇道,“况且,雒阳实在也需要修整幸好有杨将军镇守,倒也无碍。”

    荀柔连连点头。

    从前战后坑杀降卒的传统,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粮食又担心士兵哗变,但凡能够约束住,当然能避免就避免。

    杨奉跟在钟繇身后,一直一言不发。

    他在寻找机会。

    他记得杨修跟他说的话,太尉让张鲁换他,必然是想夺他的兵权。左冯翊是京畿重地,他又并非太尉亲信,掌握一郡兵马,如何让太尉放心。

    他最好的机会,就是凭借受降淳于琼的功劳,主动请求迁来雒阳。

    观太尉性情,必不会固守关中,放弃中原,迟早必还旧都,到那时候,太尉就必需倚仗兄长了。

    “某愿为太尉镇守雒阳。”杨奉单膝跪下来。

    听闻此话,荀柔立即看向钟繇,见钟繇摇头,便知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