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00-2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00-220(第24/30页)

    “不明白就要教明白,难道要让百姓一直不明不白?而非要借彼不明白,而为己取利,学吏之责不正在此吗?”荀铮长眉一挑,“况且,百姓岂会真不明白?你当这几个模样,是我打的?”

    段煨被点破,也是讪讪一笑,他就是天性,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偏偏遇到荀太尉这位喜好折腾的上官。

    “今岁织社所学之绩,倒比去岁农夫强出许多。”他带着一点讨好的口气道,“都是灵均功劳。”

    “教化之事,非我之责,亦非我之功,俱是段太守安排,”荀铮却没接茬,“我皆具表上奏朝廷,让叔父知道太守之功劳。”

    “只是,这几个学吏,身俱教化之职,却行不端之事,需要重处,以儆效尤,还请太守费心。”

    “好好。”段煨连声接了。

    荀铮事务还忙,将人交了,便告辞离去。

    段煨摸着胡须,目送他风风火火的身影,想起这位少年空谷幽兰气质的父亲,这父子两粗看表面实在不同。

    内里却一般,此子掌织社,其父掌布帛出入,都清白如水,会恩威并施,太尉便算了,荀氏竟都是这等人物,实在…骇人。

    “太守,要如何处置那三人?”下吏来问。

    “免职,计档,明早,压在市中脊杖三十。”段煨摸着胡须想了想道,“去衣。”

    “那都是…儒生啊。”下吏小声道。

    读书人可好面子,脱了衣服大,可比杀了还难受。

    “不是儒生,还不打了。既读书,难道不知当行、不当行?”既要警醒,当然要拿个大的。

    要说着回考来的,比上次太尉亲自监考的,名门更多,还不是见去年黔首出身的魁首,一年竟升到六百石。

    也确实该让他们警醒了,还当是过去关东豪族霸占朝堂之时呢……

    ……

    荀柔既已打算在关外过冬,便不准备将这一冬日子虚耗了。

    先是将策试准备起来。

    一则,如今基层循吏的确不足,二则也是未雨绸缪。

    他是清楚临民官、基层公务员的重要,不能随意派使,定要训一训,最好再试用一回,才能放心。

    这次出征,他本来也考虑了基层文吏问题,故不止带上所有太尉府掾吏,还从河东抽调许多人,但不过收复了两郡之地,竟然又显得有些不足,连军中也不趁手。

    所以,趁冬歇,也正好安排策试和培训,至少要将民政相关的律法条文,各部门工作内容讲一讲,再教一教算盘。

    如今倒不比河东从零开始,有了先前的经验,荀柔点了徐庶来做考官,又让荀缉安排岗前培训,再让袁涣分配到各处,安排三个月试用,比之先前仓促行事,就从容许多,他也不必事事过问。

    策试人选倒是采纳了先前经验,缩小了年龄范围,其他条件却仍然未变,不拘男女过往,俱可报名。

    又有,在军中也有一次选拔。

    大半年中,固然行军辛苦,但既然带了学吏官随行,便不必浪费,都分散去军中启蒙讲学,教课任务不多,但几万军卒里,按照比例也会有些天资出众之辈。

    这些人,原本与知识无缘,若非身体特别勇健,在军中便泯然众人,最多可能记性好些,或反应快些,能做到什长,百夫长也就到头,一旦有机会接触知识,却一下子显出不同。

    学吏们各有任务,为着业绩也会认真教,再将人向上推举。

    考一次正好看看这些“才异”之士的成色。

    教育固然需长久,但真正的天才,半年时间也不是不能够,况且,策试不过是门槛,将来还有的是学习机会。

    考,也不会只考这一回。

    今年他不在关中,河东的启蒙教育也在继续缓慢推进,在成男中仍然艰难,农夫中,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好在织社那边却发展起来。

    盖因女子向来要求贞静,故于学习起来也比男子多一分专注,况且又是织社那样集体环境,彼此比较着,总是催促人上进。

    又有织社也需有些文案计簿,习得快的,便能作些文案,轻省又有身份,学得慢的也愿学,毕竟一笔笔数,都关着自家得钱,不能识数计数,保不齐就被人蒙蔽,岂不用心。

    故而只一年,却赶超一般乡里二年之效。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荀柔看着奏文直乐。

    只是,看到后面有关男女风化问题,又只能叹息一声。

    段煨处置得也算不错,但这种事情,终是只能重罚,无法断绝,但要因物议就让他放弃如今良好局面,是绝不可能。

    荀柔捏着奏章想了半天,到底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只得记在一边,以后再说。

    堂兄带队回关中过年,留下的牧苑还由姜氏监管,荀柔也前去视察了一番。

    汉阳此处牧场所养,多是河曲马,形体不如北方雄壮,身胖腿短,显得敦实,却妙在平稳、坚韧、耐力足,很适合军中一般使用。

    此外也养一些西域良种,四肢修长,颜色纯净,高大俊美。

    荀柔不好马,但见了也觉得漂亮,想上前摸一摸。

    “……从前入贡便是这等马。”姜叙小声介绍道,“虽比不得太尉爱驹,却也不可多得。”

    马场原是姜家产业,姜氏又是汉阳人氏,无须还乡过年,这次便随行在侧。

    “若是贩于市中,至少要值三十万钱吧。”荀柔道。

    “至五十万也能,只是得到如此好马,又有谁舍得卖。”姜冏道。

    众人说笑一回,姜冏忽然想起来,“我记得,从前还有一匹好马,就时孝武帝所称汗血宝马,不知还在否。”

    群吏尚未如何,旁边马倌,脸色却是一变。

    “怎么?莫非死了?”姜冏奇怪道。

    “…汗血马被吕将军索去了。”马倌半愤半惧。

    众人顿时一静,却都向荀柔看去。

    吕奉先要了马,却没走正常流程。

    “他可有给钱?”荀柔神色平静问道。

    “哪与什么钱?”马倌觑他反应,不见迁怒,便愤愤说起来,“吕将军似从哪出听说,这里养了神马,来了便直指要看,我等怎敢不从,却领他去看,吕将军一近前,一端详,便称好马,也不唤人,就解了缰绳,翻身骑去,当即在马场中跑了一圈,我等上前去,要接他下马,他却道,此马甚得我心,与我了吧,还不待我等说话,就一骑跑了。”

    “多早晚之事?”荀柔问。

    “半月前。”

    那就是要回长安之前?

    “怎未报上来。”

    马倌低下头,“毕竟是将军,我等却也不敢是良种公马,不曾煽的。”

    “那就算此马一百万钱,我先垫付,待明岁,从吕奉先俸禄奖赏里出。”荀柔揉揉额角。

    虽然可惜,但他知道,要回来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公产,却不能一点表示都无。

    到底,还是要把军官训练体系建起来,才能减少对将领的依赖。

    看来,待安定了凉州,回师后便要将此事做起来。

    荀柔零零碎碎的忙碌,转眼间,就近冬至,到这时候,他才赫然发现,今冬似乎不如往年寒冷。

    秋时明明凉得快,但入冬后,却未见几场雪。

    “汉阳往年可也是如此?”他连忙招来汉阳本地文吏询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