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2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20-240(第7/31页)

三等,以俸禄赈济百姓,率众以灭除蝗虫,方不负陛下百姓之恩托。”

    这份上书落款,有荀柔这个太尉,还有大司农、少府、卫尉、廷尉、大鸿胪五卿,以及尚书令、御史中丞、兰台令。

    免官有用吗?能消灭蝗灾吗?能免除百姓饥馑吗?三公失察,轻飘飘免官就完了吗?

    这不比免官高明吗?

    说起来都让人不相信,逢到灾异,过往竟常有天子赐钱百官抚恤之事。

    王允忠贞耿直的人设不倒,很快响应上书,要自罚三等赈济百姓,其后百官也纷纷主动上书要求减薪。

    荀柔衷心谢谢杨彪,若非他一番动作,让自己这份上书显得像是回击,让许多官吏以为在站队,他还真找不到好办法来降低薪俸。

    等之后他再带头吃一吃炸蝗虫,相信往俸禄里掺虫子的事,也就可以干

    “徐州来报,徐州牧陶谦病逝!”

    在荀柔准备离京之日,一个消息突然而来。

    第225章 初心不忘

    “陶谦死了?”

    白马寺殿宇的重檐,不知何时换了翡翠琉璃瓦,清透的颜色在烈日照耀下反射出灼目的光芒。

    年轻的太尉站在檐下,望着张牙舞爪的脊兽,眉心一皱,蹙成一道川字。

    他回到长安,解决了积压的事务,又将这一年多朝中决议、人事变化梳理一回,商议、安排、布置好救治蝗灾的章程,明日将要出京,这才抽出时间到白马寺来祭拜父亲,并见一见姐姐。

    拜祭方毕,还未来得及同阿姊和阿稷说说话,便闻来报御史中丞荀攸亲驾来访。

    荀柔知道定有大事,避堂出来相见,却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大事。

    “据糜家信报,当是月初病逝的。”荀攸低声道,“陶氏隐而不宣,故消息尚未传至长安,不过毕竟过去十余日,袁本初、曹孟德等人,现下恐怕已得知消息。”

    荀柔默默点头。

    《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将陶谦塑造成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

    然而,这些年他所看见的陶谦,却是实在的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诸侯。

    他南结袁术,北和公孙瓒,厚结泰山匪臧霸、下邳贼阙宣,建私人曲部,养数千私兵,数年不入贡,不入朝,随意任免徐州官吏,视朝廷无物。

    在战乱年代,这些或许还不算什么,但他纵容笮融在徐州大起浮屠寺,奢靡铺张,塑佛像金身,大办浴佛节,就显然表露出非同寻常的野心了。

    不过,如今陶谦死了,种种未宣之于口野心,也随之烟消云散。

    只留下一个浮华富裕而混乱的徐州。

    “徐州牧人选,公达可有什么建议?”荀柔皱着眉看院中啄食的麻雀。

    蝗虫成灾,按说该有鸟雀成群汇餐,可事实上,长安城中的鸟雀却变少了。

    他心中寄挂着,仿佛想起传说蝗虫有毒?

    “徐州临海,有渔盐之利,田土丰饶,陶谦经营十余年,虽用佞臣敛财,奢侈过度,但犹有流民愿意归附,盖其位处中原,却少战争之故;

    “陶谦一死,徐州泰山兵、丹阳兵、下邳卒,互不相统,必有争斗,此其一患,有笮融、曹宏等奸佞小人,借攀附各自厚利,岂能让出,又是一患,

    “其境内之陈氏大族,数代经营,尽有民心…”荀攸抬眼望来,目光深幽,“也是一患。”

    “有此三患,徐州牧继任人选便不容易。”

    “没错,”荀柔两手相握,吐出长长一口气,将思绪拉回来。

    要能制服三家兵匪,诛灭小人,压制士族,安抚百姓,四个条件放在一起,人选就很难了,而这个人,最好还要对中原军事地理有一些了解。

    那可是历史上,刘备这样的枭雄都没完成得任务。

    “还有一点,若新上任的徐州牧不能安抚徐州,就会有人替他安抚。”

    曹操、袁术、刘表、袁绍,必然都很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荀攸点点头。

    “公达何以教我?”荀柔转头望过去。

    荀攸拱了拱手,“司马伯达、”(司马朗)

    荀柔眉头微微皱起。

    “卢子干、”(卢植)

    荀柔目光一抬,脸色微变。

    “荀君平。”(荀欷)

    荀攸低下头。

    “不可!”最后名字一出,荀柔神色顿时大变。

    他当然明白公达的意思,选司马朗,取河内司马氏的背景,选卢植,取其才能干城,选荀欷…当然就是他荀氏和糜氏的联姻关系。

    可历史上司马家阴影在,卢植与他并不同心,而阿稷……对于阿稷来说,徐州太危险了。

    无论司马朗还是卢植,若不能成功,最多换个老板,可阿稷,是他荀柔的亲侄子,去了徐州,除了要面对时局,还有身份带来的危险。

    况且…

    “阿稷太文气了。”荀柔摇摇头。

    阿稷阿音,虽是兄妹,但性情相反,阿音刚烈坚毅,阿稷却温厚细腻,他敢让阿音战场厮杀,却不敢将阿稷置于徐州这样吃人的地方。

    “长安虽还没得消息,但太尉还是要早下决定。”荀攸并不干预他的判断,只是平静提醒。

    荀氏如今的问题,就是根基太浅,手中人才都资历不足,尚需成长,王、杨两家若是得到消息,多少都能选出几个人来…至于能不能将来坐稳徐州牧……坐不稳再说嘛。

    “卢子干,愿意…与我们合作吗?”荀柔迟疑。

    卢植的才能是不必质疑的,但却是个脾气倔硬的小老头,就算重新推他入朝的王允,都一点面子不给。

    要稳定徐州,少不了兄长、糜氏,甚至孙氏相互的协作,若卢植硬挺着公事公办,大家都会麻烦。

    荀攸望向他,轻轻吐出一个名字,“何伯求。”

    荀柔呼吸一滞。

    “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他勾勾嘴角。

    荀攸不答。

    荀柔转过心念,明白了他的意思,沉默半晌,才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好吧,我去求伯求先生。”

    “小叔父圣明。”荀攸端正神色,拱了拱手。

    荀柔冲他没好气的摆摆手,“公达,这是将我当两岁的适儿哄?”

    荀适,荀攸到长安所得的小儿子,正处于最无法无天的年纪,连荀公达这样的人物,都拿他毫无办法,只能任其施为。

    他当然知道公达是为了他好。

    他家与何颙渊源颇为深厚,本是通家之好,只是自他成为太傅,却与故人相行渐远。

    究其原因,还是当年董卓秉政时。

    旁人固不可知,但长安城中大臣们却许多知道,他几乎算是党附董卓。

    后来他刺董成功,名声洗白,许多人吹捧他委曲求全,但何颙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又亲身在长安,不会被糊弄他真给董卓出过主意,真心的。

    他曾对董卓怀着些微期待,这种期待超过天子刘辩。

    不得中行而与之,其毕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董卓是狂者,在即将崩坏的时代,这样的人,可以打破士人们粉饰的太平。

    董卓也并不愚蠢,若没有这一点真心,他在雒阳时日子不会那样好过,也不能积累力量,最后也不可能有刺董的机会。

    他与董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