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80-100(第4/25页)
日往来也很容易,连族中都并非都全都自守严苛如此。
但三位堂兄既已决定,荀柔也无言劝说。
况且,他们心情哀痛,他又如何不能理解。
远远望见那处丘土,伯父沉睡之地,荀柔神色也默默黯下来,丧礼之时,那种哀痛酸涩的心情,似乎又上心头来。
他记得伯父许多话和神情,然而,在记忆最深的,还是幼年之时,他靠在小哥哥荀彧身边,睡意朦胧之迹,耳边悠扬起伏的经书。
那是他的童年。
他尚且如此,三位堂兄心情只会更甚。
“阿叔?”“阿叔。”
荀襄、荀欷童音清澈,将他思绪唤了回来。
他眨眨眼睛,将眼中湿意尽去。
故去的人,已经故去,活着的还要前行,这才是所谓家族传承延续。
“阿善来了。”
荀衍最先听见动静,出来迎接。
他身穿着粗麻的斩衰之服,手执苴杖,面容消瘦许多。
“休若兄长。”
“阿兄又忘记,如今当叫阿善含光了。”荀谌比他后一步出来,对荀柔点点头。
再他之身后的荀彧,瘦得厉害,穿着并不贴身的丧服,显得形销骨立。
“含光。”荀彧眉眼轻轻带起一丝温度。
荀柔垂眸,“节哀”“勿损”这样的话,荀彧自然比他记得更清楚,轻飘飘的说出口,哪又有什么分量。
他只伸手握住他的小哥哥,那双带着笔刀茧和箭茧的手,真的瘦得太多了。
“休若阿叔、友若阿叔,文若阿叔。”荀欷和荀襄放下食盒,一道行礼。
“乖。”荀谌伸手摸摸两个小朋友,“又随你家阿叔一道来啊。”
先往墓前祭拜,再归庐中。
荀柔将带来的,加了牛乳的五谷粥,从食盒中取出。
依《礼》他们如今只食粥,不食酒肉,不食盐、菜。
“替我们谢谢采姊,劳烦你又辛苦一遭。”荀衍温和道。
“哪里劳烦,”荀柔道,“家中也是如此饮食,不过加一勺水而已,我每日也本来就要来祭拜伯父的。”
如今主食就这几样,不是干饭干饼就是稀粥。
“早上前来拜祭那位长史已去?”荀谌问。
荀柔点头,“守丧之家,不好留客,他来有话便说,说完自然就走了。”
荀衍与荀谌对望一眼,他们如何不知这位长史,是为堂弟而来,然荀柔既然称守丧之家,显然对方无论有什么目的,都已拒绝。
“公达,丧期短,大概不久就会归京。”荀柔说着,又把王谦告诉他关于十常侍封侯,赵忠拜车骑将军,张温退凉州叛军之事,结合他知道其他消息,一一道来。
“如此,大将军处境颇为艰难。”荀谌道。
“也未必然,”荀柔解释道,“天子虽重宦官,但除非下定决心要废皇子辩,否则不会废何进…其实,京中情势再如何,我以为如今并不重要。
“凉州叛军虽退未散,其首领仍能聚众,不久恐怕就会卷土重来。今年天子,为修南宫,加天下田赋,又加劳役,天下苦之,又要兴乱。
“颍川虽还太平,但南阳与陈留,俱有将乱之兆,家中还是要再做准备…若是再有战乱,颍川这般太平之地,赋敛必重,恐怕也未必能安。”
“已至这般地步?”荀彧低声道。
“未雨绸缪,总要先做准备。”荀柔神色不变。
“好。”荀衍干脆点头,俊美眉宇消瘦得凌厉,“家中、族中之事,多托赖含光,若有需要,我家中从人,尽可调遣。”
“族中近来多颇不心安,需得安抚,”荀彧轻声补充,“此事唯弟所能,且勉力为之。”
“是,弟必不负所托。”荀柔躬身下拜。
事已说完,饭还是要吃的。
荀柔摸着碗边微凉了,便让荀欷荀襄在周围拾些柴,烧起土灶将粥加热起来,再陪三位兄长食毕,这才收拾东西回家。
“文若,”荀柔走后,荀谌望向弟弟,“你与阿善,可是有什么不谐?”
他先前还说兄长称呼不对,此时自己都又忘记了。
“并无。”荀彧轻摇摇头。
荀谌张了张口,最后没有再问。
无论是荀彧还是荀柔,他们若真是要藏心不言,他知道,是问不出结果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兄弟。”荀谌最后只这般道。
“阿兄这是何意,”荀彧抬头,眉目平和,“我们自然是兄弟。”
…
“…所以,那些孩子,你从冀州带回来的,如今已有一年,你到底是何打算?”
荀采直截了当问道,“你带他们回来,并不是为了给家里添人口吧。”
第84章 世范
自然不是。
虽然并未刻意选择,但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洛阳雅言,规范礼仪行为,这些孩子绝非庸人,其父母能脱离疯狂热烈的宗教气氛,也绝非短视毫无心算之父母。
他们如今大多成了孤儿,被荀家收养,但荀柔从未想过将他们变成家中的奴仆佃户。
若只是想找干活的人,他当初何必费这么多功夫。
刻意控制下,仅有的五个成年男子,都是受伤残疾,被分配看门守院之类边缘活计。八个妇人拥有本民族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都在族中找到干活的地方。
除此之外,四十余少年男女,都站在他面前。
说是男女,其实只有五个女孩子,大多都是男孩,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五六岁。平时随守卫操练,做些跑腿洗衣扫洒等杂活,也帮着农时下地。
原本暂时这样安排,让他们先安定踏实下来,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顺便在荀家气氛下熏陶礼仪和组织纪律。没想到阿姊却放在心上,知道他交过他们一些字和礼仪,便三不五时教一教他们。
所以此时,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干净、整齐、识礼规矩的少年和孩童。
他真得好好感谢阿姊。
虽说也偶尔教一教荀家孩子,但这些孩童,荀柔准备换一个教法。他愿称之为实践教学2.0版,区别于,教刘辩的1.0版花架子。
天寒没有食蔬,他带着这群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磨豆做豆腐。
豆腐这种美食,早在两百年前西汉,就被发明出来,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或者说,东汉时期的民间,还没有多余的劳动资源浪费在加工食物,仅使之更美味上,故而还只是上流社会食物,未得到普及。
所以,当他说起,大多数孩子,并不知道豆腐是什么。
“这是一种美味的豆制食物,雪白细腻,绵滑如脂,轻白如雪,食之如有肉味。”荀柔抱着软软的小侄女荀襄,身边侄儿荀欷抱着,他家颐养天年的老兔子,嚼干草嚼得目空一切。
他哥和嫂嫂也是心大,居然将两个小侄也丢给他。
一声清晰响亮的吸口水声,在孩子群中响起。
荀柔微微一笑,用笔沾了墨,捏着荀襄的手,在木板上写下“豆腐”二字,然后将板竖起来。
“此物三百年前,由前汉淮南王发明。其人在炼丹之时,不甚将石膏粉倒入豆浆,水中凝结出如雾如花的白色丝絮。淮南王以为这是豆浆腐坏,没想到这种白色絮物,绵软可口,大出所料。他惊讶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