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青春校园 > 扶弟魔家的女婿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90-100(第8/14页)

已经走到了庄民国前头去了。

    她一个人都敢买房,登报纸了,要换了是庄民国,他是没这个本事的。

    他都不知道在报纸上还可以登广告的。

    陈老板说的,“我也是看别人登的,给供销社供货的那个电冰箱的厂家,他们家就在报纸上打了广告,回头送货过来,说起他们厂子的牌子,人家可洋气呢,说他们厂子的电冰箱可是上了报纸的。”

    登报纸可是了不得的事,在他们普通人心里,只有大事才能上报纸,送货员骄傲,陈夏花也是羡慕人家的,回头她还当真在报纸一角看到了电冰箱厂家的电话和地址。

    陈夏花当时没觉得,后来又看到另外一家做外贸的公司也登上了报纸,陈夏花就疑心了,电冰箱厂登报纸就算了,人家可是国营厂子,外贸公司可是私人的。

    陈夏花就找到了报社去了,跟人打听过了,拿着钱上门,就在报纸上打了广告。

    庄民国说:“你胆子还大。”

    陈夏花说:“我还不是跟别人有样学样的。”

    姜辰都说打广告这个主意不错,等他们这两期广告过了,姜辰的建筑公司就要打广告了。

    在报纸上招揽生意。

    家里的钱都在陈老板手上管着的,钱都花了,陈老板现在的步子大呢,庄民国都跟不上了,也不会跟着再瞎出主意了。

    打广告打就打吧。

    陈老板厉害,以后可能还要在电视上去打广告呢。

    在电视上打广告就不叫打广告了,人家还有个名词儿,叫“电视购物”呢,庄民国倒是不喜欢看这些,但早些年有人家只买得起黑白电视,电视又不像几十年后有几十个台,还有什么视频看,电视购物就兴起了,每天轮流的打广告,做宣传,还有模特摆着姿势做展示,有宣传语,掀起了好几年的电视购物狂潮。

    到后边网络兴起了,家家户户普及网络了,都开始时兴在网络上购物了,电视上每天翻来覆去的电视购物已经吸引不了年轻人的注意了。

    还在电视购物上买东西的,也只有从那个年代来的老头老太太了。

    年轻人更喜欢网络购物,“货比三家”,在庞大的网络中去挑选,比电视购物上更时髦的去了,电视购物在年轻人眼里那就是过时了。

    这回的打广告,效果十分明显,从八月份开始,隔两天就有人来他们作坊进货,来的时候都问一句,“你们就是给省里供货的?”

    不是说省就是说县。

    陈夏花拿了几个样式出来,让他们看。

    这些来拿货的都是冲着报纸广告上说的供销社的供货商,最开始来的季老板都来拿了好几回货了,他是年轻人,反而更庄玉林他们学生有话说。

    季老板先问他们在哪里读书,学习成绩如何,听他们说了,不由得感慨到自己身上来:“我当年读书就是读不进去,初中都没毕业,好在现在我找到了另一条路子,不走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吗,我读书不行,会做生意就行。”

    庄玉春把货点给他,“我哥哥会读书还会做生意。”

    现在他们已经是锦绣作坊的“门面”了,只接待上门的客人,给他们介绍产品,登记数目,算账,不用在“流水线”当小工了。

    在自家的作坊打工也是要谈工资的,给他们算的七毛钱一天,比做工的婶子们少几毛。

    一年到头就靠这两个月挣点私房钱,庄玉林兄弟都是铆足了尽儿的,连工人刘家的小同志刘喜喜来叫庄玉春去玩他都不去,“我已经玩了好几天了,我现在要挣钱了,喜喜,我们是兄弟,所以你不能耽误我挣钱。”

    刘喜喜哭兮兮的:“小二,我要去读书了。”

    工人刘家的骨头再硬硬不过上边的明文规定,刘喜喜这样的工人家庭的小同志必须去上学读书,工人同志刘大壮可是被厂里的宣传干事找上门一一问过了家里的情况的。

    刘喜喜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叔叔说,要是我们家不去读书,叔叔的正式工职位就保不住了,我奶奶也没办法了,已经去学校问过了,九月份就要送我去读书了。”

    刘喜喜可是村里独一份。

    头上的光环亮着呢,“小同志”、“以后的工人同志”。

    现在他这个板上钉钉的工人还要去重新读小学,他的兄弟、好哥们已经上初中了。

    他都十三了,还要去念小学一年级。

    “你不是识字吗?”庄玉春顾着兄弟情,还是抽了点时间听他说了心酸。

    刘喜喜被带去了小学做了测试,刘家也以为他认字,还以为他能直接去读初一呢,结果测试出来,刘喜喜别说认几个字了,最简单的算数几加几都要出错。

    工人老母亲回来还念呢,“白花了好几毛,那时候他不是跟着庄家大小子学读书吗。”

    刘喜喜还给“庄老师”了。

    刘喜喜哭着:“你以后会不会嫌弃我啊。”

    庄玉春说:“不会的,你就是现在上幼儿班我也不嫌弃你。”好兄弟啊。

    刘喜喜一堵,那可能他自己就嫌弃自己了吧。

    十三岁的幼儿班学生,他不想出这个风头。

    九月份秋收一过,后山的果子林能收了。

    还是罐头厂来拉的货,水果的价格今年没变,他们也就按去年的价格售给罐头厂,罐头厂拉走了水果结了钱,还是说了明年要继续定。

    价格方面这回罐头厂没说死了,庄家这边的水果不愁卖,该愁的是罐头厂那边,他们今年想傲一下,庄家这边一直没联系他们。

    罐头厂说的是,“那就按明年的价格来,到时候再谈价。”

    庄民国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九月中旬是开学的时候,先去报了名,庄玉林他们班级没动,庄玉春他们分了班,他成绩中等,分在前边的班级去了。

    报名前,分叉路口,庄玉林还跟好兄弟挥手道别呢。

    一个去初中,一个去小学。

    庄玉林他们班主任还跟庄民国说的,“明年初三,你们家孩子毕业也可以去考中专。”

    今年上半年宣布了九年义务,同年还有考中专。

    从中专统招职员入各单位,现在中专的优势明显,班主任介绍了的,说中专要包分配,还有干部身份,还可以转户口去,上学也有补助,学费也免费,最重要的是,上中专还能早些参加工作。

    庄民国说的,“我们家孩子还是想考高中,读大学。”

    考中专这个事庄民国是有印象的,八几年到九几年考中专是最光荣的事了,好多家长都不让孩子考高中,改考中专。

    尤其是家里不富裕的,供个中专生出来,家里就不一样了。

    到千禧年以后了,那时候村里的孩子读了初中后,年纪还小,没成年呢,又不能出去打工,也不能总在家里待着,不少家长就把孩子送去读中专。

    说是送去混到成年。

    初中还没完呢,就有大大小小的中专招生办的找上学校来了,班上的老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会建议他们去读中专,读完刚好参加工作。

    那时候中专还是打的招牌说包“分配”,还能迁移户口,迁到城里当城里人呢,实际上那时候的中专跟以前的不一样,其实早就取消了分配。

    这些学校不止有中专,还有大专呢,还有个名儿叫“职业学校”。

    这些中专是分配到哪里去呢?“厂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