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50-60(第12/15页)
走动了,他们菜地离后山近,陈夏花倒是看过好多回,后山的草冒得老高了,都不收拾的。
村长叫两家去收拾,前头应得好好的,回头一个去的都没有。
刘春枝还给庄炮仗送了回礼呢,称了一包白糖送过来,哭她家里没人,“她们两个又小,抵不上什么力,家里又没个男人的,那林子的草跟人一样高,我这怎么弄啊。”
要庄炮仗这个当公公的去帮她锄草。
庄炮仗没去,还要练摊子,这回就让刘春枝记恨上了。
村长也是看出她们的态度来了,悄悄找过陈夏花一回,问他们家有没有心包果子林。
“那果子小,卖不了钱,只有烂在地里的份,卖不上钱,包的土地费也给不了。”陈夏花也不是不懂村长的意思。
大嫂刘春枝他们包的果子林是先签的条子,给他们容了日子的,让他们卖了果子再给钱。
这果子今年是卖不了钱的。
社员拿不到钱,肯定要闹。
村里不想把果子林包给她们了。
“你回了村长吧,我们现在哪有人手空出来包果子林的。”
果子林也要精心伺候才结得出好果的,不说锄草,还要施肥,修枝,防虫害,样样都不简单。
陈夏花说:“我就是这样说的,张嫂子他们把样式都弄出来了,等缝纫机买回来,要做冬帽冬袜了。”
袖套袜子都卖光了,作坊的合伙人一致决定,要买缝纫机。
票是庄民国找庄秋拿的,庄秋托了姜辰从县里弄到的,公社里过两天才有货。
到收果子的季节,三生产队的果子林还没人动,“工人庄家”的缝纫机先回来了。
59、第 59 章
缝纫机抬回来那天, 整个生产队都轰动了呢。
刘春枝先前还在生产队吹牛呢,说她要卖果子挣大钱,结果她果子没卖, 人家缝纫机都买回来了。
都八十年代了,三大件都要变成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了, 在他们农村地区, 七十年代流行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仍然是畅销货。
城里的工人们有能力置办,他们是只有这两年土地下放了,卖粮食挣钱了, 才能买得起。
听过的手表、自行车, 缝纫机,也能咬咬牙买上一台了。
像工人刘家, 早先他们家只有台收音机就叫人羡慕, 巴结了。
现在才多久,从七八年到八十年代, 也不过下放了土地一年多点,生产队接二连三就买上收音机了, 买回来往堂屋一放,把声音开到最大,传得整个村里都知道,人家就知道这家买上收音机了呢。
再也不羡慕工人家庭了。
收音机是一响, 价格不贵, 咬咬牙也就买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砖是大头,村里只有工人刘家的刘大壮工人同志有手表、自行车,工人庄家有手表, 他们村里还没人买缝纫机的,陈夏花这是第一台。
缝纫机往院子里一摆,妇人家全围了上去,人家要上手摸,向婆子拦着不让,她是专门讨的这个差事,让陈夏花进屋,她来招待。
年轻媳妇脸皮薄啊,她就不同了,“我一个老婆子,谁敢跟我耍浑!”
老婆子都有的技能,地上一躺。
就是逢人开道儿,生怕被讹的了。
向婆子瞪着眼,先说好:“看归看,别伸手,等下掉了个零件的,你们赔不赔?”
工人母亲刘三婶没过来,田婆子被打了手,酸里酸气的,“你们现在享福了哦,缝纫机都买上了。”
向婆子只以为当真在夸她,也不跟田婆子计较她以前的事了,得意的挑了挑眉眼:“那可不,我儿子说了,以后还要买电视。”
电视是什么,不少人听都没听过。
田婆子听过啊,她听她再婚的退休工人说的。
退休工人见多识广,他就跟田婆子这个再婚的农村媳妇讲过城市里头的花花绿绿。
她不仅知道电视机,她还知道电话机呢。
都是公家的,退休工人都没见过两回。
“你吹吧,那是什么玩意儿,四四方方的盒子,能看到人呢,比放映队的画面还清晰呢,就这么大”田婆子比划给村里的“无知妇孺”看,给他们讲了什么叫电视机,还讲了什么是电话机。
“城里还有电呢!”
人家都不用煤油灯了。
“我们家老沈说的,就这样扯着绳子一扯,那这么大的灯泡就亮了,整个房里都亮了,不用照煤油灯了,方便得很呢。”
“你们知道什么是公交车吗,你们肯定不知道什么叫公车”
田婆子把从再婚对象嘴里听到的知识一点不漏的再次传播开了,生生把缝纫机摆在眼前这样的大事都压了下去,变成了田婆子一个人的主场。
她就像一个搞传销的一样,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激动又热烈的不断给他们灌输,传播着人们从来没听过的知识,田婆子说到动情处,“哈”了一声儿,听知识的妇人们跟着身躯一震,又听她说了,“只见老沈一个手肘拐,那一扇公家的铁门就被撑住了,那可是要镶公交车的呢,金贵着的。”
已经讲到了退休工人老沈当年的风光伟绩了。
城里的一切听起来都是那样美好。
好得他们根本没见过,也从来没想过。
有人说了句,“要是让我们过上一日那样的生活,我做梦都要笑醒了。”
谁不想呢。
人家城里人就是不同的,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回城呢。他们农村除了田就是土,一辈子望不到头的,哪有什么百货商店,什么外汇,什么电的。
这个月他们生产队最后两个知青也找了门路回城去了,知青点考上大学的考上大学,没走的也一封又一封的信往城里送,托了关系往城里跑。
他们三生产队不是那等黑心的,有人接收,村长这边也没为难扣下,都给了好评,让知青回城带着,其他生产队还有不少在呢。
就是这最后两个,听说也不是回城去接班,只是家里松了口去街道开了接收证明,把资料发了来,他们这边考核过后没问题,盖了章,也可以回去了。
这两个知青走的时候,说城里不缺被褥盆子,走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没带,全分给了村里人,像得了便宜的,回头还说了句:“好东西呢,这都不带走,傻子呢。”
田婆子不是说了么,城里什么都有。
人家傻吗?不傻。
向婆子也听田婆子唱戏呢,还叫陈夏花把缝纫机搬进屋,端了几碗水叫她们吃。
“放映队这两年都没来了,想听都听不到了,让她说,说的跟唱戏的似的。”大孙孙不是新学了个词吗,叫“各司其职”。
她记不住,大孙孙专门在她耳边念了好几回,非要她记住,还说了,他们这是“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这可是早几年结婚的词儿呢。
意思是每个人是什么身份就该做什么事,在家庭中要划分指责,各司其责的意思,庄玉林当时跟向婆子解释的是,“你是我奶奶,你的职位就是奶奶。”
向婆子她也会举一反三啊,田婆子口才这么好,那就是合该唱大戏的。
陈夏花听她这一解释,再看看手舞足蹈的田婆子,觉得还真像这个样子。
田婆子以前是工人母亲刘三婶的“跟班”,别人明面上不说,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