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80-300(第30/32页)



    “啊……”毛玠忍不住惊出声。

    郑玄弟子早仕荀氏,郗鸿豫为其中翘楚,早进入御史台,与如今从太尉之征的陈长文,公认为御史中丞荀攸的左膀右臂。

    而长安恤孤史荀……竟是太尉亲姊!

    固然意料之外,却又似乎于情理之中。

    ……

    此时,身在南郡的荀柔,既不知荀光升官掌权之后,送出的征辟令,不只是冀州名门闺秀,还有闭门居家的阿姊。

    而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的荀采,也绝对出乎他的意料,在收到荀光来信后,并未过多犹豫,就拜领了印符,并在不几日后,再升一级,成为皇子傅母。

    而授得内命官职后,荀采次日即乘车进入内廷吏,前往皇子身边,开始承担陪伴教导的任务。

    归根到底,这是荀柔自己的锅。

    接到荀攸询问他相关人选的信后,荀柔没多想,就让荀攸自择长史,而傅母,他当时一下想到恤孤寺,就让荀攸不如问问荀光意见论才学,恤孤寺的女史们,怎么也比某个公卿的妻子更加优秀。

    眼下结果,正是他妹妹荀光的意见。

    一切安排妥当,尘埃落定,传书给荀柔的时候,他正借着南郡物资丰富,在公务之余,与贾诩加速过完婚前四礼。

    出征前,荀柔已从堂嫂处得到阿姊许嫁的反馈意见,再不舍、忧虑、焦心,他也只能遵从。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前四项礼,都无需新娘本人,而两家既然已有默契,就用不着扭捏。

    迅速过掉漫长的前摇,等回到长安,时间合适,算出吉日,就可请期、迎亲,可避免再因为各种原因耽误。

    至于贾诩会来荆州,表面上是为了协调冀州大军与荆州这边,前往江东协同作战。

    更深一层,是荀柔厌烦如今幕僚间的争斗,急需贾诩这位资历深谋士,作为军师祭酒坐镇整顿。

    一开始,他对于华歆等人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是有预期的。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从长远看,二三人小团体决事,容易考虑不全面,幕府存在是必要的。

    而华歆、刘晔,一个天下名士,一个刘氏宗亲,半斤八两,定位相似,才能智计,旗鼓相当,又都功利心未死,不争才是怪事。

    陈群、司马懿、王凌这些名门之后,家学渊源深厚,立即、迅速而熟练地完成抱团、站队,也不是多难猜想。

    然而,荀柔没心情搞帝王制衡术。

    又不是和平日久,搞点事活跃气氛,他脑子里多少问题在打架,哪有精神一天给他们断是非。

    于是干脆摇人。

    贾诩是前辈、有实在功劳,再加上,如今大家都知道,他马上要当太尉荀柔的姐夫,这辈分一算,一干幕僚顿时老实了,让荀柔总算耳根清净下来,琢磨正事。

    在南郡这边,他一边要依靠蒯氏为向导,利用投靠过来的荆州士族,给刘表施加压力,让他尽快放弃抵抗,接受宗正这一官职,光荣退位一鞠躬。

    一边还要在这些荆州士族中间周旋,看是否能制造一个限制蒯氏的势力,还不能让蒯氏兄弟发现。

    一边还要和荆州水军力量接触,琢磨如何收拢。

    想要收拢蔡瑁、张允,则必须先搞定刘表,而黄祖与刘表的亲属关系,要稍远一点。

    其堂弟黄承彦,取妻蔡氏,与刘表继妻蔡夫人,是为亲姐妹。

    这就有操作空间了。

    且,三国演义里赫赫有名的蔡瑁、张允,还只是毛头小子,手下那三五艘船,他都看不进眼里。

    嗯,这个黄承彦,好似是历史上诸葛孔明的老丈人,但如今诸葛亮都到长安去了,看来这对伉俪,可惜是结不成……

    荀柔展开长安来信时,正不无遗憾的这样想。

    正巧,文若劝他礼遇荆州隐士,黄承彦就是荆州知名隐士。

    而公达!

    哈!

    哈哈哈!

    读完荀攸来信,荀柔想仰天大笑三声。

    连眼前贾文和这张开始长褶子,让他横竖看不顺眼的老脸,都可爱起来。

    他阿姊要奋斗事业,那过去所有担心都不是问题。

    傅氏宫中执勤,五日一休,他可以教导皇子为名,入宫和姐姐见面,至于贾文和,不过只是姐姐闲暇时候的小甜品了。

    “唉,”他极力控制着上扬的嘴角,把着信纸,将那一截给贾诩看,“可惜更无适合人选,只好辛苦阿姊,入宫教导皇子。日后,还请文和多担待啊。”

    至于后悔,姐姐既想嫁,就没这个选项。

    第300章 襄阳访贤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这是襄阳。

    环滁皆山也,杂树如缀锦,广田入林翳。

    这是襄阳城外岘山。

    天下大乱之前,荆州第一郡当然是南阳,第一城是宛城,因为靠近雒阳,水路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但董卓乱雒阳后,纵诸将出关劫掠,孙坚强征暴敛,将之几乎祸害成白地。

    刘表虽为荆州牧,但也没胆量与两位计较,一缩头退守南郡,以襄阳为治所。

    所以,等孙坚离去后,刘表将蒯越放到南阳郡,究竟是信任还是顶祸,的确很难分明,最可能是两种情绪都有。

    而比起宛城沟通南北、平原丰饶富庶,襄阳又是另一副样子。

    西来的沔水、南下的汉水、北归的淯水,三水于此交界,东西南北,四方通衢,已不是方便,而是交通枢纽。

    所谓南人弃船,北人下马,东扼江南,西控巴蜀。

    从小处论,紧邻沔水,但地势高,河床宽广,又有汉水分流,既有最豪横的护城河,又不必如下邳、樊城一样,担忧水攻。

    自东至南而西,又三面被岘山环抱。

    岘山山小而险,重峦叠嶂,山头林立,陡峭却不高,外来者无本地向导,容易陷落,本地人却可以借此屏障,抵挡敌军。

    襄阳四面,水阻、山屏,尽得山川之利,以如今的军事发展程度,这座城完全无解。

    荀柔登上岘山首丘,俯瞰繁华的襄阳,在城墙坚实,街衢洞达,车船溢市,人烟密集之外,更不由感慨自然的鬼斧神工。

    “铁打的襄阳城……”

    “民心如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能胜,太尉鹰扬伟烈,匡救天下,所至之处,如百川归海,英雄豪杰皆下,百姓如大旱逢云霓,襄阳城池虽固,又何能阻挡太尉?”

    荀柔回过头,只见迎来三人,为首一名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洗得发白的青灰布衣,布巾束发,中等身材,方脸隆准,长须飘飘,含笑从容,涉草而来。

    身后跟着一个与他容貌相仿的弱冠青年,牵一头毛驴,最后随着一个小童,双手执帚。

    “这位就是黄彣,黄承彦公,以及公子黄湛,黄守中。”随行的本地向导,也是蒯氏族人蒯祺,当即在荀柔身后悄声提醒。

    “见过黄公。”荀柔拱手。

    他今天本就不因为闲情逸致出来登山。

    条件已经摆出,蒯氏态度分明,与刘表不对付的零陵太守也公开表明立场,刘表的挣扎已成徒劳。

    正因为是徒劳,荀柔反倒不得不容忍他这一时扭捏,毕竟这位姓“刘”么,客气一些,他也想将事情一次搞干净,免留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