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80-300(第20/32页)

    堂兄这番劝导,或许也为荀颢考虑,更多……却是挽救他。

    他的政治信誉,他在朝堂的名声,以及他岌岌可危的人品。

    因为郭鸿显得敦厚朴实,他竟想将欺负老实人。

    我将人……当做工具吗?活生生的人?

    荀柔扪心自问,心里实在滋味难明。

    “如此……就让景文去凉州。”

    羌、氐两族新立县,必会和各方产生矛盾,荀颢去凉州,正可以处理这件事,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未将来安置收复少数民族打下基础。

    至于荀颢一走,廷尉自然就只能还是郭鸿。

    荀彧轻舒一口气,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我非爱景文,然兄与仲豫兄却爱我。”荀柔低头,牵住堂兄垂袖。

    发号施令时间久了,果然容易落进刚愎自用的大坑,可如是待人,人又将如何看他?

    也就是他哥,细心耐心,坚持打捞。

    荀彧抬眸,已然是主宰九州生民的太尉,阿弟却还会露出少时依恋之态,所以无论如何谣言,他一直相信,阿善心性质纯如初,并未改变。

    “天下之事繁杂万端,含光总揽于一身,一时未察,我责当拾阙补遗。”他温声道“况兄弟之亲,原当如此。”

    “嗯,”荀柔笔画着荀彧袖上经纬,“明岁东征,公达也留长安,征伐劳苦,自回来,他一直在家休息,必是劳累了。”

    这回出征,一路上荀攸都在照顾他,军务、政务都帮他担了许多。

    然而,年过四旬的荀攸,都能自称老夫了。

    况且,郭廷尉既然不帮忙,堂兄未免太辛苦。

    想想从年初的政变到后来出征,还有他不能理事的好几个月,稳定朝堂、安抚百姓、调度粮草、处理蝗灾、招募兵勇、号令百官,随着朝廷控制范围的扩张,事情是越来越多,即使有尚书台有六部尚书协助,但关键皆决于一人,称日理万机,绝非虚言。

    荀彧点了点头,这次却无言语,尚书台虽掌官吏,他却一直谨慎,凡涉州郡及九卿,都只出建议,荀攸这个御史中丞,自然也属此列。

    荀柔望向堂兄正襟危坐的样子,也不知说什么好。

    明明同里长大,工作、信念也并无太大分歧,也都与人友善,不知如何,荀彧与荀攸,就硬是关系亲近不起来。

    总觉得,小时候是有点子恩怨在身,如夺糕之仇,骗糖之恨……

    他也不是没仗着年纪小,直接问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堂兄闭口不谈,拉他学习,溺死在知识的海洋,忘记自己的问题,公达非常平静、非常耐心的一言不发注视着他,直到他主动更换话题。

    所以,这一直是他心里一个迷。

    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解开。

    ……

    太学设于长安城南,西汉时扩建到几千间屋的规模,但在王莽之乱后,为赤眉军所毁,只剩断壁残垣,辟雍与明堂皆被烧毁。

    迁都长安过后,太学算是第二批修缮的建筑。

    不过出于节省民力,最开始也就是和百姓修缮民房一样,将一般屋舍修一修能住人、存储简牍文章。

    至于授课,博士们也只能学孔夫子,在树下搭坛。

    他至太学讲历史革新时,也还简陋得很。

    眼下,已完全变了样子。

    墙垣之外,先是大片垄畦整齐的土地,沿墙边立塾舍,有几个衣着短褐,头上却戴帻巾的老少,站在田边说话。

    得到消息的荀悦,亲自大门前迎接,荀柔招呼他上车,轺车不如厢车宽敞,三兄弟挨挨挤挤还是坐下了。

    进了太学大门,景象与上次所见的简陋大不相同,道路纵横,屋舍俨然,桑榆成阵,书声朗朗。

    荀悦指向远处南墙,表示学习骑、射的校场在另一边,又指向东,那面墙外有一片杏林,蔡邕的书台建在那边。

    接着,又为他介绍了太学这半年主持数次公开辩论的成果。

    荀柔才知道这件事,大为称道,又不免嗔怪堂兄没将之写进信里,让他共襄盛举。

    再之后,他也少不了见了些得知消息前来拜见的博士学生,做出礼贤下士之风,关心询问近况。

    荀悦又向他介绍了一名博士。

    名曰马均,虽以经学为博士,却善制工匠巧技,改良了上方局织绫机,以提高效率一倍。

    年轻的马博士有些口吃,荀柔许久没碰物理学,听他断断续续介绍,只剩不明觉厉。

    但科研成果必须嘉奖,钱帛之外,当有爵禄,待审定后再行授与。

    到此之时,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孔融突然起身离席,来到荀柔面前,问责今年新印的《尚书》,中有两篇是古文尚书中的伪作,让荀太尉必须给一个说法,否则

    “孔融明日便当拂衣遁去,不食朝禄矣。”

    作者有话要说:

    失踪已久的一句话小剧场:

    荀彧:吾弟纯情善良、乖巧可爱。

    荀柔对曰:阿兄说得对!对对对!

    看三国志时,看到荀令君对曹孟德简直滤镜那么厚,十分不爽,但写文,写到令君对含光滤镜也十分厚实,就好爽。

    第294章 再议太学

    “皆是古人所述,何来有假?”亦有一个白发的博士发声反驳,“仲秋经辩,孔君并未全胜。”

    “还请太傅裁夺!”孔文举不与辩言,向荀柔长揖一礼。

    几个青年儒生跟随其起身,俨然要与夫子共进退。

    荀柔久不读诗书了,忽而听见这些,有点迷糊。

    白花花的发顶长冠,忽然直楞楞就对着他了。

    不过没几息,对面的意思就整理清楚,孔融称他“太傅”,自然是提醒他“天子师”这个身份,而他们所争论的,自然不是两篇文章,而是儒家古文、今文两派正统。

    就,很烦。

    “如此,明岁上方所再刊印《尚书》,就抽掉这两篇。”

    多少事做不完,搁这儿玩“微言大义”,再拿两篇古人写的文章找他麻烦。

    荀柔神情冷漠平淡,刚刚获得胜利的孔融,固然没什么成就感,还添了点惶恐,被判输的古文派博士更一脸茫然荀家,荀太傅不是古文派吗?

    “日后,两版《尚书》一并刊行,价钱相等,世人愿买哪版自行选择。”荀柔继续。

    “大汉包容并蓄,愿使百士皆尽其智,农为耕,工为器,儒为礼,法作律,不辞众庶,方明其德,非大逆不道之语,皆无禁忌。”

    “汉家之法,向以霸王道杂之,所为民之殷富,国之强盛而已,岂为争一家之言。诸君勉之。”

    这番话一出,博士诸生都不敢再安坐,就席而拜,众声群呼,“谨受教。”

    ……

    “今日之事,皆我管理教导无方。”

    清场过后,荀悦当即下拜请罪。

    “兄长与我言笑吧?”荀柔此时已疲惫,还是强打起精神,自案后向前伸手,又向荀彧递眼神,“你我兄弟之间,何至于此?。”

    “况且,孔文举的性情嘛,我一向也有耳闻,如何怪得阿兄。”他望着荀彧将荀悦扶起身来,一边道。

    脾气当场发作了,这会儿提起这人,他可谓是心平气和。

    可不是嘛,孔融今日即使真的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