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80-300(第17/32页)

惯,此时依旧心中一惊,不由得向四下顾望,生恐被人听见。

    “何惧之有?”祢衡朗声道,“这天下之才,我与荀含光,各执五分,文举可与德祖共为一分,余者天下之人”

    他挥袖一指,“余者天下人,倒欠一分!”

    “天下愚者,何多也!”

    “天下之愚者,何其多也!”

    ……

    “烦请大嫂帮忙。”

    荀柔并不知道,自己刚刚获得祢衡承认,认为是天下唯一能他才华并驾齐驱的人。

    他只是在认真在席前拜向兄嫂。

    “还请大嫂勿要提即我,只探明阿姊心意则可。”

    席垫尽是艾草苦香。

    虽已为太学祭酒,大堂兄荀悦家中陈设依旧朴素,器具多为竹制,只以艾草芸香,驱逐虫鼠。

    “知道,明白,这是好事!”大嫂邹氏笑得和蔼,“如此说,阿采可是又要出嫁了。”

    “旁的不必多提,嫂嫂只看阿姊是否果真心悦贾文和。”荀柔忍不住重复道,“必是阿姊喜欢才好。”

    “何需你再三啰嗦。”邹氏笑嗔道,“有意与否,我当然会向阿惠问个明白倒是你。”

    “……我?”荀柔心生不妙。

    “阿惠都要再嫁了,阿善,你果然要如此孤独一生?”果然,嫂嫂邹氏问道。

    “我这”嫂嫂是关心之意,荀柔不好随意搪塞,更不可能将就中内情明说出来,一时间居然语塞。

    “这国家大事,我一妇道人家不明白,只是从未听说,作忠臣不许娶妻生子的道理。”

    “若实在碍于承诺,置一可心之人,随侍陪伴,也未为不可嘛。”

    “你身体不佳,我与你兄长亦常怀担忧,阿惠一嫁,你独自在家,若有不适,岂不无人照看?”

    荀柔忍不住左顾右盼,“啊,我已打扰嫂嫂多时,该回去了”

    “笃、笃……”

    舄履的木底,舒缓而有节奏的声音由远而近。

    “问问夫人是否方便,”外间传来大兄荀仲豫,和悦清朗的声音,“我今日邀了一名学生来家。”

    “这……阿善以为如何?”邹夫人轻声询问。

    荀柔一笑起身,“既是凑巧,不妨一见。”

    他也想看看堂兄能邀请到家来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人。

    帷帐挑起,先进堂来的是兄长荀悦,接着一名布衣少年,抬手侧头避过门帘垂落的青绳,继而一步跨进堂内,抬起头。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少年容貌神气如此,纵荀柔自以为已阅人颇多,难寻可与之比拟者。

    “太学生诸葛亮,拜见荀太尉,拜见祭酒夫人。”少年恭敬端正一拜、再拜,

    “这是今岁太学新生,徐州琅琊人,聪颖善悟,一年之间通读百卷,遍览百家,诸葛孔明,含光你看如何?”荀悦含笑道。

    含光看如何,含光看呆了。

    少年诸葛亮、少年武侯,他、还需要他说什么?

    第292章 江河不息

    已经见过十七岁的司马宣王,复又见到十五岁的诸葛武侯,似乎也并非奇事。

    但是!是诸葛孔明!

    活的,粉嫩的少年诸葛武侯!

    谁懂!

    荀柔只能独自怀抱着当世无人能懂的刺激感暗爽一把。

    当然,初次见面,也不过浅聊家常。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归琅琊族中,其后叔父诸葛玄抚养了他们同胞兄弟三人。

    前徐州牧陶谦死后,卢植就任,诸葛玄被任命为东海郡守,原本要带他们一道上任,不过新来的卢州牧与其从人,为徐州带来新气象与关中消息。

    长兄诸葛瑾听说长安安定,百废待兴,可以不必保举,以才学考官,便决定带着一家来长安。

    到长安后不久,诸葛瑾就凭才学考入尚书台,如今过去一年,熟悉了政务,准备活动下地方历练。

    豁达、从容、机敏、还有点小骄傲,少年不怎么说自己,暗戳戳频繁提起兄长和叔父,说叔父诸葛玄仁爱,说兄长,则是推崇荀太尉新政。

    荀柔当然听出他的意思,但通过他描述,虽未见诸葛玄、诸葛瑾,却也生出几分好感。

    少年也向他请教了些问题,都是关于他的几篇文章,荀柔亦详细给出解答。

    直到离开,他都没有提让少年诸葛亮出仕。

    何必着急。

    十五岁的诸葛孔明,就是离历史上出山的二十七岁,都还有十二年。

    大好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最好的学院与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亲爱不离的家人。

    正该狂歌竞夜,自在潇洒。

    不必早早背上沉重责任。

    天下再不久将安定。

    将来,在和平安定中成长的少年,能比在乱世中挣扎的一辈人寿命更长。

    看上去热爱运动,阳光开朗的少年诸葛亮,这辈子说不定能和天赋长寿基因的司马懿比比。

    冬季日短,荀柔回到家,又是日暮。

    烤着火,展开寝室内的舆图,他望向苍茫广阔的大汉十三州。

    见到少年诸葛亮,让他忽然意识到时光流逝。

    历史的慢慢长河,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光阴,它奔流不息,终有一日他们这一代也淹没,然后不停歇地继续向前,奔向浩浩茫茫。

    案头上摆放了一些文卷,应是堂兄文若派人送来的公文,卷旁还有一只信匣。

    “今日有冀州来信。”

    侍从恭敬回报。

    身体渐渐回暖,荀柔坐上榻,让人将书案也摆上来,舒展手脚,躺了个舒服的姿势。

    刘辩两次派人探病,孔桂也两次提醒他君前失仪,现在修养得差不多,他还是在新岁大朝之前,进宫谢罪一回。

    明日递请,也算是对朝野上下,给出他养病结束的信号。

    疲倦得打了个呵欠,荀柔拿起文书。

    文书都经堂兄整理过的,都是简要,可谓条理分明,干净利落,但看了一会儿,他止不住开始犯困。

    为提一提精神,荀柔打开信匣,换一换心情。

    河北没什么可担心的,有阿音、贾文和在,更有两个兄长,即使有人胆敢作乱,也很快能平息。

    冀州的问题,那是天长地久的问题,与客观的交通条件相伴。

    留在西面,在航海时代来临前持续向西向北耕耘,那么东南方向的士族再次坐大,或许三代之后,就会成为朝廷心腹之患。

    若是迁回东面,保证中原和江东,至多百年后,西北的外族部落可能滋生庞大,对中原再生觊觎之心。

    不过,那不是眼下的问题。

    冀州也许会出点小动荡,会有些沉不住气的人冒出头,但刀斧刚过,血还未干,不怕死的还是少数,看不见好处,世家大族不会乱来。

    第一份是荀襄的家书,几句新年问候、想念,些许家常,冀州风俗不同,也被写进信里。

    荀柔倚榻闲适地看完,拿起下一份竟来自贾诩。

    贾文和什么时候给他写过私信?

    荀柔哼笑一声打开。

    开头也是问候,接着汇报一点冀州异动,最后再表达新年祝福一套,结束。

    中规中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