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60-2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60-280(第5/28页)

何说服对方,荀柔干脆向高顺邀请道,“高将军可愿同我往河道一巡?”

    “……敢不从命。”高顺埋头拱手。

    虽未至秋汛,虽然是干旱之年,但滔滔大河,依旧奔腾澎湃,飞溅如滚雪。

    骑行数里,荀柔下马将高顺唤至面前,将坂道围堵计划直接告知其人。

    “此任艰难,我左思右想只有将军与所领陷阵军可以当之。”

    高顺沉默片刻,忽而问道,“吕将军果真病殁么?”

    河水声在身旁咆哮如雷,荀柔亦沉默片刻,“我不愿欺骗将军。”

    高顺点了点头,“此战若胜,我不需功劳,只请太尉许我为吕将军报仇。”

    “不行。”荀柔摇头。

    “太尉竟惜一女?”高顺含怒拔高声音。

    “家妹不得已行此事,皆是为我,按说将军若要报仇,该杀我才是。”荀柔望着他,叹了口气,“可我不可能将性命赔给吕奉先。”

    “我可以优容魏续,可以照顾其女,亦可以让吕氏族中为他过继嗣子,继承其爵位。”出于战前安抚其人,他做出如此承诺,“高将军以为如何?”

    高顺沉默点头。

    荀柔自然看出其并未心平。

    高顺这样的人,心志坚定,且自有主意,认定某事时,要说服实在有些艰难。

    他沿河道走了几步,终究转过身来。

    “吕奉先总总行事,高将军早已心知肚明,依然如是,我原本也无话可说,但却不能眼看麾下大将,有骨鲠在喉时,上阵厮杀,心怀愤懑中,与敌对决,故而还想多说两句。”

    “其一,吕奉先之死,不是私情,是左右天下的大事,而事关天下,其个人便无足轻重。我汉族得以自远古流传至今,血脉不断,俱在于此。”

    “其二,我不止惜身,惜舍妹,亦惜关中百姓,天下百姓,惜将军。幼时学《论语》,我一向不服,常于心中反驳其语,但有一论却赞同。”

    “子贡问孔子,齐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与召忽同为其谋士,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桓公,如此行径,是否不仁?

    “孔子答曰: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非其人,我等俱为胡虏。如此之仁,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人知。”[1]

    “如其仁,如其仁!高将军,何为仁,何为义,欲守其道,当识其本。”

    作者有话要说:

    [1]:改自《论语》

    第264章 狭路相逢

    能说该说可说的,都说尽了,丢下高顺站在黄河岸边,继续怔怔对着滔滔江水,荀柔上马转身回营。

    “从各军抽调铁甲三十具,盾十枚,今日未时前送去下阳。”

    已至六月中旬,天气依旧炎热,清早的军帐,即使敞开所有门窗,也难攫一丝清风。

    前一天运动超标的荀柔,精神有些萎靡,勉强振作起来与荀攸,并钟、贾三人,进行战前会议。

    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关于前一天说服高顺的后续,作为最简单的部分,放在前面迅速过掉。

    战争中,后勤武器永不会满足。

    短至刀剑,长至铍戟,甚至盾牌盔甲都是损耗品。

    射出的箭头,死去的兵士身披的战甲,哪怕破损只剩残片,也会回收,这才是打扫战场的主要意义所在。

    所以胜利还好,若是败绩,一路的损伤都是巨大数目。

    幸而关中与河东郡都有铁矿,这几年也一直尽力改进技术,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

    “各营都要抽调?”钟繇再次确认道。

    各营物资之中,除了粮草,自然是武器铠甲最为珍贵,每每分配,都是彼此相争甚至结仇的重心之处。

    “对。”荀柔仰头望着帐顶,“告诉各军将校,此战若胜,我自当补偿,若谁不服,就去与高顺交换,去道中阻拦敌军。”

    他当然知道各个将领心思,何处都有争执,军需入了库,就看成自家东西,拿出来就像割肉一般,但问题是这次不是全军协同的大战么,高顺的任务不是最重么,要在当面阻拦敌军,受到最猛烈的冲击,没有足够的护身甲,不止是直接送死,还会破坏整体战略,是己方阵营直接崩溃。

    这道理但凡不是傻瓜都能明白,他也没精神费时费力再讲。

    钟繇应了一声是,提笔将命令记在简牍上。

    “将我那具御制犀制儒铠并兜鍪找出来,一并送给高将军,让他贴身穿着在里,再披外甲。”

    犀铠坚硬柔韧,比金属甲显轻便灵活,做得也精细,仿佛是以前东南的贡品,他先前出征时穿戴防护,无论怎么说,也足够彰显他的态度。

    陷阵营铁甲三成,皮甲四成,七成披甲率,固然是高顺本人品德清白高尚,节俭却不吝惜于士卒,但与军队平均四成,不到半数的总披甲率相比,吕奉先对高顺,似乎也不可谓不厚了。

    只是厚待背后,不过是要对方冲锋在前,赴汤蹈火。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明知其心中垒块,自己昨日一言未必能消,却还是用这种施彰恩惠的方式来胁迫对方。

    他也是和吕布一样,不过欺负老实人。

    一念闪过,消无踪影。

    荀柔将手指在案上一叩,推进到下一个话题。

    料事料前,虽说临场应变,但现下的通讯基本靠喉,交通基本靠走,这一战又不同往常,他自觉倒时候难以把握,总要将战后几种可能先作个估量,商议个大概。

    若是高顺不能顶住颠軨坂道,让袁氏冲破该如何应对,要在虞城守道么?是收拢残兵更重要,还是守谷口再阻击一回更有利?或是直接干脆退守安邑,集合左冯翊的援军和后续征兵之后,再进行反击?倒时候,袁军拿下黄河,必会让弘农一部引渡,再添数万人众,又该如何应对?

    若是此战上下用力,能一战取胜,又该如此利用地形,纠缠袁军将之留在河东山谷间,可否借此围点打缘,消灭袁氏更多有生力量?能否趁机取回雒阳?如何防范在河对岸弘农的数万人,以避免胜负翻转?

    这些都不是临期战术上的具体操作,而是整个战局战略问题,不过总得来说,就是荀柔在来河东之前便定下的战略。虽然从局部战局来看,朝廷是防守一方,但从整体天下格局,作为朝廷一方却要锐意进取,要主动收复失地,击败野心勃勃的诸侯,恢复天下一统。

    在此前提下,即使真的短暂一场失利,也不可收缩被动防御,而要继续主动出击寻找破局办法。

    帐中这次会议,除了讨论军事,正有将他此战总纲领传递给钟、贾二人之意,一则为日后可能出现分兵准备,二则也是怕他自己一时不能支持,军队还能有统一行动纲领。

    说完大势,回到眼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开战时机选择便很重要。

    于我方,若有增兵赶至,当然力量大增,于敌方,若是袁绍招至弘农一军渡河,敌我人数差距就会更大。

    当然,作战是双方的,开战时机,并不能由一方想当然而定,还要看对方如何。

    放至眼下,袁氏才是进攻一方,在战机选择上,处于更主动的位置。

    若是我军前寨支持不住,那么何时进入颠軨道,得看对方什么时候攻上来。

    “若近来无雨,前军依地利,最多坚持到七月,否则损耗太过了。”钟繇随军已久,深知彼此强弱,很快做出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