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60-2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60-280(第24/28页)

荀太尉厚实的大氅。

    荀柔再次摇头,只负手自语,“还是要尽早请太史令测算。”

    他从襄楷那里得的书倒也能看天象,但主要能看个明日有雨,后天有雾,气象变化,还是得专业人士。

    董昭不明所以,但荀柔也没作解释。

    “今日霜降,公仁可有安排?”

    董昭拱手正待回答,这时,青衣素裙的荀光自远处快步走来,笑意吟吟的一屈膝,“阿兄,董君,好雅兴,一清早就来逛园子。”

    她同董昭一船到的冀州,至于原因,自然是将恤孤寺在冀州落地生根。

    现下已将之发展到广平、巨鹿等郡去。

    荀柔知她近来忙碌,必是连夜赶回来,温声道,“昨晚何时回来,怎么也未来报我一声。”

    “夜已深了,不想惊动兄长睡眠。”荀光仰首笑答,“今日霜降,兄长可有安排?”

    董昭立在一旁,见着这一幕兄妹情深,登时头皮发麻,向后退一步。

    一是,共事以来,这位女郎看上去娇美非常,性情实比男儿还精明强干,

    二是……还是一,这姑娘太厉害,恤孤寺比他这边竟发展得还快,巨鹿几乎都占完。

    相比起来,他就显得太懈怠了。

    三是……还是一,恤孤寺遍地开花,一郡消息源源不断汇来,眼下还只是他,想必将来各地州郡官吏,听见女郎大名,都要闻之变色。

    四是,有某传闻,这位女郎,亲手弑夫。

    最后嘛,他丧妻空室,来时同路,这位女郎美貌且博学,又是荀太尉亲自认得的妹妹,不免想入非非……直到他听到第四条传说……心里对照着其他消息,反复琢磨,越想越真……

    所以荀太尉究竟知不知道……

    “今日霜降,当食兔肉,我在巨鹿得了几只兔,颇为肥美,已带回来,兄若无安排,不如晚膳由妹来整治。”

    荀柔不愿辜负她的心意,将关于气候的疑虑放到一边,轻轻一笑,“如此,便看阿妹手段公仁,今日休假,有事自便即可,不必太拘礼。”

    “啊……是。”董昭哪敢多言,如蒙大赦,连忙拱手而去。

    至于晚间,传来的河间捷报,这位甚有职业志向的魏郡别驾,一改往日消息灵通,直到好几日后才知晓。

    第278章 咸有一德

    西京长安,未央宫向来以高大宏丽著称。

    尚书台建制虽不及未央、椒房等宫殿观阁,亦是层构厥高,崔巍耸擢。

    堂内未设熏炉,却有幽幽兰香盈室,香气源头,正是端坐垂眸书写的尚书令荀彧。

    今日霜降节气,又逢休沐之期,尚书台内除了几名留守职官,只有尚书令荀彧,照例在舍内办理公务,守至近午。

    尚书台主揽朝政,本事多繁杂,又添御史中丞荀攸随军出征,代御史郭鸿事不敢专,所有消息,一经过手,就送至尚书台。

    荀彧处理完尚书台日常政务,趁休息之暇,兼看御史台的消息。

    秋收已毕,各州郡上计当时,正是长安最热闹的时候,城中拥满随队至京,踌躇满志的青年。

    求学倒也罢,太学、名家、高士,如今安定繁荣的长安城,也算是文学兴盛;但更多人所求,却是功名。

    虽有策试,但察举征辟之制,并不能一旦取消,一些书生见几次考试,录用不过乡里小吏,便不愿俯就,仍盼着贵人提举,日日投刺,晨夕徘徊于权贵门第。

    这也罢了,荀彧只守在尚书台,想寻他的儒生也就投拜无门了。

    只是有一等士子,先通过策试授官,却又不满于职位,或不满于地方,不往就任,依旧滞留长安,四处投递,想攀权门。

    这样的人,往年也有,但今岁两场,取士极多,故弃者亦极多,因牵涉不少高门子弟,他就不得不传信堂弟。

    他原本只是想告诉含光这个消息,看是否将来要改改办法,含光回信,却要他直接宣令,指斥这些人轻蔑国家威严,未来三年,不许入仕。

    含光之意,自然是要选真正愿意为国为民为官之人。

    但他心气高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

    今次长安策试取士后,太学博士孔融等人,就上书,借本朝贤令王涣之句“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称策试后授官太低。

    并以此指责朝廷慢待贤臣,闭塞言路,独为一言。

    孔融名门之后,颇有声望,话说到这样地步,便不能视若无睹。

    荀彧在石砚中蘸了蘸笔,向堂外秋日晴空望了一眼。

    坐在堂内一侧的两位书吏,相互顶肘,目光一对,相互示意。

    虽说加班,但随荀令君做事,大家向来也是愿意的,只是今天

    自端午过后,逢有节日或节气,每月总有一天,太学在渭水边开辩经盛会,今日霜降,正是本月集会之期。

    今日辩题,自然早已广而告之:

    辨《古文尚书》之《咸有一德》与《傅说之命》二篇,是否为后世伪作。

    “古”、“今”两家学派之争,本身就很刺激了。

    如今谁人不知,荀家是古文派,如今太尉荀含光先父荀慈明,便是古文派大儒。

    而今文派,则由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孔文举亲自擎举旗帜。

    这两篇文,历来也颇有争议,先孝灵帝时,所刊刻的荀慈明所注五经《尚书》,当时并无《咸有》《傅说》二篇,却是今年重刊后,添加上的。

    《咸有一德》中,伊尹教导周成王“常厥德,保厥位”,要修德专一,才能保持帝位。

    《傅说之命》中,武丁求教于贤人傅说,傅说告诉武丁,“惟民从义”,要谨慎对待百姓,才能保有帝位,“唯学,道积于厥躬”,要不断学习,并增长道德。

    单独来看这两段文字,并没有问题,但结合实事,就让人觉得有些微妙这两篇文,可是尚书之中,极少以臣教君的文字。

    周公训诫周成王不算,人家毕竟是亲叔侄。

    有了诸多让人浮想联翩的要点,今日值班的两个文吏,都想去看热闹。

    却又意外他们都以为荀令君今日一定会去参会,但眼见近午,都无动静。

    荀彧低头对比着御史台送来的名册,册上考中策试受职,却滞留长安,不往就任者名字,他已亲手誊抄下来。

    尚书台职责包含有官吏授职与升迁,这篇名册尚书台要留档,他也要记下心里。

    察举征辟之制行至如今,弊端已经显露,一则恩出私门,二则门户之见越盛,三则,朝为乡隐,暮登庙堂,即高谈阔论,却无实能,四则,为得征举,庶多乖丑行事以图名声,五则,故意征辟不就,以张已之声望,以图高名厚位。

    故虽非全无益处,但策试必要逐渐取而代之。

    只是,对于有才华者,他还是有些惋惜。

    既然含光并未指明时间,他便决定缓一缓,到在立冬再宣令。

    他想给这些士子留一点考虑的时间。

    但立冬过后,天气严寒,已不能出行,若到时还未启程,是必定不会就任了。

    搁下笔,荀彧目光望向两名书吏,二人俨然已魂不守舍。

    “今日就到这里罢。”

    他将书案整理干净,缓缓起身,虽怀隐忧,却并不展露于行色。

    一个年轻些的书吏,忍不住开口,“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