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40-2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40-260(第23/28页)



    清凉之感,很快蔓延开,曹植忍不住想凑过去,被曹丕一把拉住衣衫后领。

    过了一盏茶,荀欷又向盆中倒入一桶凉水,一桶硝石。

    如此又搅拌了半刻钟,这才停下手。

    他探手从盆中取出一只碗,向三人笑了一笑,“不是想知道我要做什么?来看吧。”

    他形容俊美,一笑曹植就不害怕了,当下挣脱了并不严厉阻止的兄长,蹦跳到荀欷身旁。

    荀欷将碗递给他,他就捧着碗荡了荡。

    一荡就发现竟摇晃不动,水竟凝在碗中,用手指一戳,硬邦邦,冰凉冰凉。

    “这是冰?”曹丕有些惊讶。

    “不错,你们应当早就听闻了吧。”院中侍从必然早就呈报了。

    “怎么做的?”曹彰直接问。

    “你们方才不是看见了?”荀欷挑眉。

    “这是仙法么?”曹丕忍不住问。

    “不,”荀欷回头望了一眼案上手抄书卷,神情失落又有些释然,“是格物之术罢。”

    ……

    炽烈的阳光庭照在庭中橘树上,将油润的叶片照得雪白反光。

    窗牗下,荀柔倚在竹榻上,捻起一枚剥好的菱角,放进口中,清甜的滋味在唇齿蔓延。

    一天七枚,不知不觉就只下三枚了。

    短暂的纠结过,是一口气吃完不惦记,还是留一留过后,他还是用一旁的葛巾擦了手,又执起案上一张白纸。

    纸上依旧是八个字“执政为民,大道为公”。

    这一张,字体是飞白书,骨气洞达,清爽有神,显然蔡伯喈并未敷衍他。

    荀柔端详了一会儿,仍然觉得太文气了,差点气魄。

    但长安城中,以书法著名者所写的都在此处,就连堂兄荀文若不好大字的,他都邀了来,却没找出一张合适的。

    或许,该写信给钟元常,他闪过这样一个荒唐念头。

    算了。

    还是用自己的吧。

    字虽不好,但也没人会有意见。

    定了这个心,荀柔将那一沓白纸都推到一边。

    继续原本的工作。

    前方战事,朝局日常,都不需他操心,有了益州粮草,更解了危急,让他得以将心思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上。

    他要重修官制。

    汉朝的官制,发展到如今,已变得十分杂乱。

    第一,各代皇帝,像打补丁一样随意朝里面加减,使官阶上下级不分,第二,官职名目混乱,责权不清,第三,自然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意图。

    长安官吏少了一半,原本早该补阙,连大兄荀悦都向他暗示,若是不好填补,可以从太学生中选拔,但他一直压下不提,任由朝中剩下的官吏,包括自家堂兄工作量大增,自然不是因为官吏中谣传的,他舍不得发放俸禄,而是想要将新官制做出后,再依照增添。

    一国之大事,古人说“唯祀与戎”,后来则总结为三件事,官僚制度,税收制度以及国家暴力机构。

    三者综合,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赋税的改进,需要与生产力的改进同步,否则一切改革都是空谈。

    国家暴力机构,包括向内与向外,这部分他已经在尝试,但要等到和平后,才能最终完成。

    剩下官僚体系,他曾经想要改,却又一直回避核心问题,甚至反过来利用了这一体系。

    比如说他的太尉,堂兄的尚书令,公达的御史中丞。

    若是按照正常的升迁路径,他们都不该这样快就接触政治核心。

    而他按照后来王朝构架的二十七级官阶制度,将断绝后来者的可能。

    谁也不能只经过推举,就通过成为一府掾吏为跳板,迅速到州郡长官之位,所有官与吏都包容在官阶内,由朝廷任免,不再任由各衙自行征辟。

    同时官吏的界限再不分明,下吏也可以正常通过升迁坐上郡县主官。

    若不是眼下长安城中名门望族被他清空一半,荀柔也不敢拿出这样大胆的改革。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得不假设一些虚衔,为将来新收复地名门大族。

    将来或许会出现宋朝一样的冗官,不过到时候,总有办法处理。

    荀柔将纸笔随手弃于一旁,心疲力竭,又心满意足的摊倒榻上。

    第257章 凤凰展翅

    大河滔滔,奔腾向东。

    今岁干旱,转过壶口的河水,不如往年浚急,但因上游干旱,泥沙俱下,使得河水黄浊,如泥水一般厚重,操动船只更加困难,一旦落水,转瞬及没,船行其中,越发惊险。

    “停船!”

    行经一处泥滩,荀襄挥手叫停。

    “喏!”收到命令的亲兵,立即高举旗号,将消息传至其他船只。

    很快,荀襄亲领的五百精卒,就在河岸便在浅滩登岸。

    这是由于今岁干旱,水量减少,在两山峻拔的河床间,裸露出的一条斜坡浅滩,没有草木,一脚踩上软腻的泥浆就陷下半只脚去。

    不过正由于此处极狭,并非常存之地,所以即使驻扎在附近平原上的敌军,也绝难探查。

    “就地休息饮食。”

    荀襄再次下令。

    炊饭是不能的,但反正天热,干粮就黄河水也足够。

    在说服钟繇坐镇中军后,她很快准备好启程,一万大军由张绣带领,自东垣走陆路带辎重后行,她则领五百精锐,乘二十艘快船,亲自先来探查虚实。

    再往前行五六十里,就是平阴。

    此县位于河水之南的平原之地,距离雒阳不过百里,自平阴河床宽阔,河水变缓,易于横渡,袁氏屯于雒阳的辎重粮草,可经此段河道转运北上,所以巡守严密。

    不过除此之外,袁氏兵力毕竟有限,战线绵长,也不曾注意黄河天堑下竟留了余隙,荀襄提前登陆,竟是悄无声息了。

    不几日,随军的刺候探查回消息,平阴县附近袁军的守备是校尉蒋奇,其人虽无功绩,却是袁氏家将,已从军数年。

    在中原多年混战中一直平平无奇的活着,这位校尉至少不会太差。

    驻军为一曲部,千余人,多为步卒,骑兵不过三百,另有二三千平民,作为劳役。

    城垣不高,只是黄土夯成,攀爬不难,河畔的斜坡上种了豆秆,沿河边建起码头,运送粮草。

    朝廷军队进攻的消息显然还未传来,此处驻军有些懈怠,不怎么操练,巡逻也敷衍,刺候扮作流民,被守军捉去作活,并未引起怀疑,城中官舍、民居、粮草、马厩,很快就被了解清楚。

    周围山坡谷地,河道弯曲,官道巡亭,野域环境,则由荀襄亲自趁夜色摸了个遍。

    “诸君,我不欲再等张将军了,你等以为如何?”

    三日后,夤夜时分,荀襄在藏身河道下,对麾下将校道。

    “我等自然听将军命令!”她的亲卫长,典韦之子典满立即高声答道。

    典满继承亲爹胆略,又从武师习得武艺,已担任荀襄亲卫有些时候了。

    “小声些!”荀襄冲他一压手,神色却并不紧张,一笑道,“这几日东躲西藏,只有干粮与河水,将士们都辛苦了,再等上十几日,我可于心不忍,咱们不等他们了,冲进城中,杀个痛快正所谓,先到的吃肉,后到的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