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22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220-240(第4/31页)

到徐州,徐州陶谦与袁术有结盟,于是向之求救,袁术便攻击了兖州背侧。

    结果袁术战果上未取得,被孙坚偷了家,孙坚与其子趁其出兵,拿下了颍川。

    孙坚已向朝廷投诚,手中拿了南阳和颍川,如今便也不用太担心雒阳了。

    至于其他

    “孙家幼女与友若之子定亲了?!”荀柔吃惊。

    “正是,”荀攸点点头,“难道有什么不妥?”

    “不…没有…”

    他侄儿定了糜家女,他堂侄定了孙小妹,他们家薅了大备备两个老婆…不,是救了两个小姑娘免入苦海啊!

    刘玄德是好人,就是有点费老婆。

    “还有一事”荀攸垂眸。

    荀柔难见他为难,声音立即软了八度,“何事?”

    “阿兄已为阿熙择了弘农杨氏女为妇,恐怕辜负小叔父美意了……”

    荀柔微微一愣,便摇摇头,“婚姻之事,自当父母之命,如此也罢了。”

    荀仹性情有些急躁不定,他看中的那个姑娘王异,却文武皆通、性情坚韧,就算门第相对普通,但实在人才难得,故而他才匆忙写信回来。

    荀祈却给阿熙定了弘农杨氏……

    若再想,这是在接信前就定的,还是接信过后……

    荀柔心里叹了一声,却没再多说。

    第223章 君臣之道

    “公达,我不欲与你为难,”荀柔沉默许久,才道,“你转告公衍,既出五服之亲,他的家事,我的确不该插手,唯除买卖民田,我绝不容忍。若他这样做了,我便只好将阿熙送回家。”

    这是他的底线了。

    “唯。”荀攸俯身稽首一礼。

    荀柔忍了又忍,最后还是没有忍不住,“公达,你…劝一劝公衍吧。”

    许多事,荀祈真的不明白吗?阿熙,阿熙并无特别出众的才华。

    走这一步,荀祈有多少想拿捏他的意思?

    可,荀柔想起当年击缶而歌的衢兄,终究狠不下心肠。

    荀攸直起身,认真的对他点点头,“好。”

    次日,长安皇宫,宗庙偏殿。

    “伏公为渤海王妃之父,光禄勋之职守卫宫门,恐不相宜……

    “汉阳姜氏伯达,素怀公正,贞高绝俗,宜征拜入朝,必能尽忠职守,护卫陛下…”

    “大赦之事,请陛下甚思,定国之道,在于赏罚分明,轻行大赦,则国家无威,况今遭大灾,天下动荡,若释刑囚恶徒,为祸民间,岂违陛下仁厚本意……”

    “救治蝗灾之策,还请陛下稍待,臣这几日详查灾情过后,再行商议……”

    殿中鎏金兽炉缓缓燃着宫香,御座两侧的金鉴冰山一丝丝释放着冷气。

    俊美修皙的年轻太尉,跪坐得笔直端正,恂恂而语,声音低醇如流银泻地。

    刘辩直愣愣的凝视着,似听非听。

    他一年有余未曾见到太傅,再见,清隽的容颜,让他感到熟悉又陌生。

    “陛下以为如何?”

    “就依…太尉之言,”望过来的眼眸含着清泠泠寒光,刘辩忍不住心底一颤,“啊,先生征战辛苦,清瘦许多。”

    “为国效力而已,不敢言辛苦。”

    “太尉安定凉州,有功社稷,本当大宴庆贺,只是如今却不好如此,朕将河东闻喜县三千户,以为恩赏,赐与先生,诏书稍后传命尚书台着笔。”

    荀柔心中想着蝗灾,闻言愣了一愣,好在他早预计到这次封赏,当即俯身推却。

    “臣以薄才,受陛下之信重,忝居三公之首,向来战战兢兢,唯思勿负天恩,今岁先有长安地动,后又蝗灾四起,臣皆有失查之过,陛下不咎臣罪,臣又岂敢厚颜受赏。”

    “这…蝗灾与太尉并不相干……”刘辩望着那如蝶翅般铺展的广袖,轻声道。

    “臣实不敢受赏,还请陛下收回,咳咳咳…”低伏的姿势,让荀柔胸口有些不适,不由低咳。

    “…那、那就罢了,先生快起来。”刘辩忍不住起身上前,弯腰扶住他的手臂。

    “咳咳,臣失仪了。”天子显然没做过这种事,托着他的手臂,半高不低,右手反倒没法使力,荀柔单手费力支撑起来后,连忙抽回手臂,从袖中取出巾帕掩口。

    “先生有恙?”刘辩关切道,“诏太医令前来”

    后一句,是对跪侍在角落的宫人说的。

    “不必,臣无事,多谢陛下关心。”坐起身后,胸口憋闷减轻,荀柔摆手拒绝,收了巾帕。

    刘辩缓缓握紧滚烫的手心,站着不动,目光跟随着他。

    就近看,荀太尉依然隽丽俊美,却也并不完美无瑕,消瘦憔悴,脸上尽是被风霜摧残出细小纹路。

    就像,尚方所新烧出的细细裂纹的白瓷。

    但望着那沾了些许水色的淡粉薄唇,他听到心跳鼓荡的声音。

    “陛下若无事,臣就告退了,虽只权宜,但此地臣实不当久留。”荀柔垂着眼眸,并未注意天子的目光。

    “朕…”刘辩目光一低,那条从绛底玄纹腰带边垂下的紫白二色长绶,就落在他眼底,锦鞋不到一步的距离。

    他的目光纠缠着长带,欲向上攀,又心慌胆怯。

    他并不惧殿中的侍从,也不惧被人知道,只是,惧怕先生…惧怕先生知道。

    荀柔皱了皱眉,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微妙古怪。

    但未等他想清,殿中那架宏壮的漆画错金屏风,发出一丝声响,打断了他的思绪。

    刘辩一惊,神情恢复清醒,他急促了喘了两口气,连珠箭一般开口,“还有一事朕想同太尉商量,阿弟…朕是说渤海王,渐已长成,渤海王与朕说,他对货殖之道颇有兴趣,想去尚方所学一学,太尉以为如何?”

    他想起私下与弟弟的商议。

    若是天下承平,弟弟早已该就藩,为一国藩主,可如今天下大乱,藩国却不能往,阿弟又已经长大成亲,还是想作一番事业。

    臣弟并不通武略,不过读得几本经书,不敢枉谈治国之道,听闻太尉以尚方所增益国库,臣弟想学一学,将来也能相助兄长。

    阿弟有此心,自无不可。

    听说尚方令是由太尉所辟,还请兄长,代我问一问太尉吧。

    阿弟想要有作为,当然是好事,问一问先生,似乎也更周全,但…

    刘辩说出后却发现,先生似乎生气了?

    他…说错了?

    荀柔在听完天子所言,确实一股火气霎时自心头而起。

    他被触怒了。

    关中民生,依靠的是河东的铜铁和盐池,织社之类,细水长流,其利归于百姓。

    地方小,税收轻,却要支撑军费和庞大的政府机构,从雒阳带到长安的,董卓劫掠而来的财物早就用完了,他所依仗的,正是如今的尚方所。

    如此命脉,让他交给刘协?

    货殖之道,好一个货殖之道!

    究竟是谁的主意!

    他攥紧袖口,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应该想多了。

    刘辩…天子,还不至昏聩至此。

    谁出的主意?

    刘辩…刘辩根本不会想到这些,那么是刘协吗?

    对方知道他绝不可能让任何人染指这笔钱,所以才故意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