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160-1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160-180(第9/28页)

,他近来都只在夜间休息前燃一把艾草驱除虫蚁,许久不曾燃香。

    清秀的长眉紧蹙。

    他当然知道堂弟写得无错,甚至极好,那些旧年在颍川事,一件一件浮上心头。

    王佐之才、荀氏宝珠,荀家亦曾品评人物,当年旱灾之时,荀家也曾被农夫求过,送上田土、签下身契,这些事从百姓的角度去看,却是如此血肉淋漓。

    这真是一篇极好的文章,甚至太好了!

    他读来尚且心惊胆战,被那些俗儒所见,作为风浪之口的含光,仅凭这篇文章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含光,难道不知吗?

    荀彧抿了抿唇,心中答案清楚。

    堂弟自然知晓的,却还是写了。

    他将文章铺展在案上,沉思许久,展开一张白纸,提起笔来不能这样传扬出去,但就此荒废,也未免太可惜。

    外间传来些微喧哗,荀彧将文章一掩,唤来外间侍卫,听闻只是女营小事,也就不再过问。

    男女有别,堂弟一开始,便让阿音将营寨中女子单独设一处照管,倒也两厢方便。

    “锃”

    见血的刀归了鞘,荀襄瞪了一眼周围围观的众人,众人顿作鸟兽散去。

    荀襄回身,见貂蝉已在安慰被取笑的少女。

    她如今可知道叔父为何要将所有女子单列一营。

    从西凉兵卒欺辱下,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女子,却在这几日自尽而亡了十余人,或被父兄夫君寻上来却又被羞辱,或忍受不了营寨中的闲言碎语。

    若是任其各自寻找亲人,或者仅仅不专门保护,都会死去更多。

    她同情她们,却无法理解她们的脆弱,但叔父将这些女子交给她,想看的绝不是现在这样的局面。

    荀襄咬咬唇,缓步走上前。

    女子们畏惧的悄悄退后,却又不敢真的逃走。

    “从明日起,所有人卯时起来,随我操练!”荀襄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命令。

    叔父是对的,闲着生事,还是劳累了,什么都不必想。

    千里之外,长安数日禁闭宫室,少女眼泪早已干涸,望着光线幽暗的,分辨不出时辰的窗棂,木然的张开嘴,将一枚金篦,往咽喉塞去。

    【光熹二年,董卓孙女董氏入侍天子,后董卓见诛,董氏吞金而死,朝中议论,懿帝悯之,以贵人礼葬于渭水之滨。】

    第167章 矛盾与统一

    后宫女子死去,不过是卷过朝堂的一缕轻烟,若非其姓董,这件事甚至不会在士大夫口中提起。

    这是董姓氏族最后一个人。

    早在数日前,董卓死去的消息传到雒阳,就有人群冲入董氏几处府宅,将宅中董氏族子弟并老弱一并斫杀。董卓母亲年过九十,面对来势汹汹的人群,扶着拐杖逃到宅门,被围堵后哀求活命,终被一刀断首。

    董白之死,昭示着曾经如飞鸟一鸣冲天的董姓氏族,霎时云散烟消,只在历史的只字片语留下淡淡几笔,供后人闲话。

    刘辩淡淡叹息,宽容的让人将之以贵人礼葬在渭水之滨。

    群臣中或有亲友被董卓所害,心怀愤懑未消,一时争辩两句,很快被同僚劝阻天子是仁慈之君,董氏已族,小小女子无关大局。

    毕竟,大家的注意并不在这件事。

    就在今早,第一缕朝晖映照进长安,城门打开之后不到半个时辰,一骑飞马传来消息。

    太傅荀柔,还活着。

    不仅活着,还招降了段煨、徐荣、张济、贾诩,打败了攻打雒阳的李傕、郭汜、牛辅,纳降了五万西凉兵。

    消息实令人震惊,但遣来报信的使者口舌灵巧,将事情本末讲得清楚明白,容不得人不相信。

    除了全然欣喜的天子和荀氏族人,朝中重臣王允、杨彪、盖勋等人之中,沉默的流淌着某种莫名的情绪。

    死人与活人是不同的。

    董氏伏诛的欢欣已经过去,如今名望远胜董卓,羽翼丰满,挟大军归来,朝中无人能比肩的荀含光,还会是过去那个在朝堂上避让、谦退的荀含光吗?

    况且……

    “太傅此番诛杀逆贼,功全社稷,令臣高山仰止,远望不及,臣请以太傅为司徒。”司徒王允忽然伏拜叩请。

    “……啊,这……”刘辩一愣,欣喜之色稍敛,“这如何能够?”

    太傅这样的功劳,自然让他欢喜非常,他想给太傅封王封官,但王司徒忠心耿耿,他哪忍心让这样一个白发苍苍的两朝老臣退职?

    “纵陛下若是不允,”王允不起身道,“臣无颜再立朝堂。”

    “王司徒乃朝中柱石,岂能轻动,臣两为三公,却无益江山社稷,实在惭愧难当,”回过神来的司空杨彪连忙道,“还请陛下以荀太傅代臣司空之职。”

    “……这也……”刘辩也记得当初杨彪在董卓面前强争直言,内心虽并不可惜他,但杨司空才当了几天就又撸下去,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

    三公让了两个,最后剩一个太尉赵谦尴尬的坐中间。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比起前两位,自己履历很不够看。太傅只有一个,只需要一个位置,自己要真的推辞,恐怕会成那个丢官的倒霉蛋。

    但,赵谦左看国之柱石王子师,右看四世三公弘农杨文先,心知今天要是躲了,将来面对天下风议,自己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咬咬牙也一头拜下去,“请荀太傅代臣以为太尉,荡平天下,还域内清平。”

    上座的天子松了口气,倒还记得给赵太尉面子,没有当堂点头,只说容后再议。

    赵谦满头热汗,双手捧出官印,高颂天子圣明,以表示诚心退避。

    王允与杨彪缓缓起身,相互一视,彼此明心。

    让官是真心,逼迫赵谦自然也是真心,看似三公位极人臣,却还有一个位置,更加危险总算没让天子封了荀含光为大将军。

    三公彼此尚相制衡,大将军才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若赵谦真不愿让,他们也宁可一时舍去职位,只要不让荀柔为大将军,毕竟三公易罢,不过流云,大将军却是军职,天下正乱,正是用兵之时。

    荀攸沉默的跪坐席间,神色并未像荀忱那般欢喜,只淡淡将殿中众人眉眼官司尽收眼底。

    片时散朝,赵谦与王允、杨彪好生在殿门作别,彼此友善含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心知日后自己族中子弟仕途能平坦一些。回家写下辞呈,递交官印,知道今生仕途就此为止,面对垂泪的老妻多少还是有些失落惆怅,但也无可奈何。

    另一边,与前太尉赵谦作别后的王允,和杨彪碰了个头,然后去往御史台。

    御史大夫荀公达,对其到访并不惊讶,礼仪周全的请王子师上座,命人送来水饮。

    王允先客气的问候荀爽病情,又表达了一番对荀柔幸存的欢喜,见荀攸仍然一副沉闷的形容,知道对方一向如此,便也不再藏着掖着,直言道,“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荀中丞以为如何?”

    “孔子圣明。”

    “昔年,我为豫州牧,与君家常有往来,自知荀氏谦谦君子之第,恪守人臣之道,然先帝不明君臣之理,”王允摇摇头,推心置腹,“使含光年少便登人臣之极,又才智聪慧,必多有功劳,将来封无可封,进无可进,如此于含光,与君家,绝非好事。”

    “小叔父必有主张,攸不敢妄言。”荀攸垂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