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10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100-120(第6/22页)

   “不敢,”荀柔颔首致意,双手举起酒盏,又向刘备身后二人敬道,“与君同饮。”

    张飞连忙端起酒来,他旁边的关羽却眯起眼睛,瞟了一眼,轻哼一声,别过脸。

    “云长~”刘备低低哄一声。

    关羽又看一眼荀柔,这才单手举盏示意,“嗯。”

    “关将军对在下有何不满?”荀柔挑眉放下酒盏。

    “并、无。”

    好家伙,这两个字简直硬得跟板砖一样。

    “云长失仪,望君勿怪。”刘备见荀柔脸色不悦,当即替兄弟谢罪,“备自罚三杯。”

    这般情谊。

    荀柔自己也有兄弟,不由触动,神色缓下来,“久不闻刘君消息,若非平乐观讲武之复见,不知君至雒阳。”

    刘备顿时一声长叹。

    “……刘君为何长叹?”

    “当初备至安喜县为吏,一如君言,内抚百姓,外拒贼寇,百姓俱安,谁知次年,督邮巡县至,备欲求见,其人不通,却索财物,吾哪有财物与之,一怒之下缚之,鞭之二百,解了绶印,系其颈上便弃官而去。

    “先前听闻大将军使都尉毌丘毅去丹阳募兵,便与同往,又至京师,然阅兵之后,却不见用,蹉跎至今。如今天下四处浮乱,备欲扫平叛乱匡扶社稷,报效天子,却投路无门,心中甚苦。”

    求官啊。

    荀柔点点头。

    其实自从他入京以后,来家中投名帖的人就不少,他却一个都没见,为此还被传傲慢的名声。

    不过,所谓债多不愁,虱子多不咬,他在雒阳士林名声一直不是太好,各种奇葩言论,包括以色侍君,名不副实,金玉其表之类。

    反正荀家在市中开的铺子,每年赚的钱都会拿出一部分,冬天在城外施粥,民间名声不错,不会有人路上仍他臭鸡蛋,如此也就够了。

    “不知,玄德准备了多少钱财。”

    别人就算了,既然是熟人,那咱就不来虚的。

    “什么!”这下张飞也瞪大眼睛了,“你要索贿!”

    “不是我,”荀柔叹了口气,“天子卖官,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张兄没听说吗?”

    “我却听闻,荀侍中从未付过买官钱。”关羽道。

    “说得好,”荀柔点头,“皇子授课自午时开始,我近来身体不好时常请假,关兄若想做我这职位,今日正可入宫为皇子授课。”

    “含光勿怒,”刘备连忙道,“我等并非此意,只是我财力微薄,囊中羞涩,只有五十金来,实在不足,还请含光还转。”

    的确连个县令都买不了。

    荀柔抬眸看向一脸真诚的刘备。

    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又果能安定百姓,这有多难得,他现在已能体会,不说满朝公卿,就是他自己,所想也先是自己家人。

    至于诸侯纷争中,能想到百姓的,放眼天下,在这个时代,只有一个刘备,没有第二个了。

    “君先前只做过县吏?”

    刘备点点头。

    荀柔垂眸,目光微转,想起了没送出去的孝廉资格。

    “既然如此,我还有一法,我可举君为孝廉,若过考核选为郎官,则不需钱财。”

    唯一就是,他们从此有举主的关系,连平辈都不算了。

    刘备先是一愣,缓缓睁大眼睛,满脸激动向他跪拜,“多谢侍中提携之恩,备铭感肺腑。”

    行吧。

    第106章 荀彧至雒

    时已竟冬,一夜北风呼啸,早起见白霜生满阶前。

    午时过后,哒哒的马蹄,沿着两面高门大户、夯土围墙的里道驰过,在一户门前停止。

    御者扯住缰绳,停稳马匹,请主人下车。

    伸手掀起帷帘,荀彧点头谢过御者,正待下车,却听吱呀一声,户门从里打开。

    他扶着车辕抬头,只见披着靛青氅衣的俊美青年,自门内快步走出,来到车前。

    “阿兄,一路辛苦。”

    青年向他伸出手臂,向他抬头一笑,眉目隽丽,宛然生花。

    “含光。”

    荀彧一时都不知该笑还是叹气。

    纵使兄弟,二千石侍中在车前侍奉他下车,阿善真是……一如往昔。

    不好拒绝堂弟好意,荀彧扶着他的手下了车,“听闻弟每日午时入宫侍讲,今日怎在家中?”

    “阿兄你衣衫如此单薄,不冷吗?”荀柔飞快转移话题,将手炉递过去。

    荀彧看着他长大,哪里不知他在敷衍,他摆摆手,没有接手炉,“教导皇子乃是重责,岂可如此轻忽。”

    “是我错了。”荀柔抬眸望着比他高两寸余的兄长,眼睛眨眨全是诚恳,“明天我一定按时上值,今日已经告假,阿兄就请既往不咎吧。”

    说完,再奉上乖巧奉上手炉,引兄长入内。

    如今,荀氏在雒阳聚居的这座小院,并不是何进当初送的那处。

    实际上,荀柔当初住进去,并没想过要住长久,只是后来这样那样事情,又要教皇子,故而才没有换住处。

    待他和荀攸归去颍阴,荀攸独自再来雒阳时,就拒绝了何进再安排住房,自己在雒阳东北租小院居住,再后来荀柔让学生入雒,在南市开铺做生意练习算学,让荀攸帮忙安排,大家商量后,就在城南买了一个大点的院子。

    前院之中种满修竹,此时虽然西风渐紧,但庭前却翠竹千竿摇曳,蔚然可观。

    荀柔领着堂兄绕过前堂,穿过草木半枯却打理整齐的中庭,到宅院最里角落一处,他自己的居所。

    这间一明两暗的三间室前,却不似别处规整。

    尺寸之间,一眼望去,矮树夹杂着些参差草木,临近台阶边,几茎木茎伶仃半枯,顶着几团黄白,既不似花也不像果,倒似蚕茧。

    实在乱七八糟。

    荀彧看着忍不住蹙了蹙眉。

    “兄长,可猜一猜这是何草木?”荀柔轻笑,挑眉露出狡黠。

    荀彧侧眸看他一眼,知道他说此话,是有缘故,故仔细看那株半枯的植物,细细沉吟,“此花实白似如蚕茧?非《尚书》所谓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者乎?”

    “……兄长博学多闻,实令柔佩服得五体投地。”荀柔叹服,拱手长揖。

    卉服,就是用花作的衣服,织贝,则是织物如贝,由于棉花种植尚未普及,出现之地又在夷岛(海南岛),《尚书》以此形容棉质之衣物。

    另外,此时由于“棉”尚未在中原普及,就连天子西园中种植,也只以为观赏,而不识其用途,所以连这个字现在都还没有。

    但他哥居然能从浩瀚典籍之中想到此句,能猜出来,真是什么神仙。

    “行啦,”荀彧忍不住轻轻一笑,伸手拉他起来,“弟在家种植此物,不忘百姓寒苦,兄还有何话可说,进屋吧,叔父与采姊俱有书信让彧带来,含光不想一睹为快吗?”

    ……再次转移话题被拆穿了。

    不过,兄长既然不计较,那就过关,荀柔连忙应了,将兄长领进屋。

    信中不过家常事,看过信,荀柔便同兄长说起雒阳如今形势。

    荀彧不时提问几句,他也一径都说完,见兄长不时或沉吟或点头,心里不免有点惴惴不安。

    不过,堂兄最终也并为表露责备之意,只点头表示知道,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