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香草门庭

8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xw0.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80-100(第9/25页)

了家族名声,但他们又岂知荀柔在雒阳处境。

    “天子有诏,谁人能避?不过是小事,一些小人的嫉妒之心罢了。”荀谌轻哼一声。

    荀柔在雒阳时,时常写信回族里,将京中之事,详细道来,他如今对朝廷公卿德行,可算是多有了解。

    “雒阳何曾有小事。”荀彧垂眸,“不过,含光必然清楚其中缘由,他既然不说,定是自有处置的。”

    新年伊始,由于族中仍然在守孝,庆祝活动自然取消了。

    大侄子的信不时传来,也多是雒阳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唯一算是大事的,大概就是袁绍被何进推荐做侍御史。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大将军府掾吏,这样的位置,怎么配得上天下楷模的袁本初?

    侍御史为御史大夫下属,其职可以直接弹劾朝臣,属于俸禄不高,却很紧要的岗位。

    不过,新任袁御史既然早有领头诛宦之意,先前在席上又那么情绪激昂,他会弹劾宦官吗?

    荀柔轻笑。

    这个时候,何进将他推荐上去,未必没有讨好袁氏,借袁氏之力的意思。

    荀攸的信比他人更可爱。

    他在信中表示,袁绍当上侍御史后突然想起,袁家竟有几个子弟在大师郑玄那里读书,而郑玄这样的大儒被征招,定能体现大将军之气度。

    所以,何进最开始想请郑玄来做皇子辩老师,许久都找不到人牵线搭桥,不得不放弃,只能怪袁本初记性不好咯。

    荀柔放下信,却往族地去。

    雒阳城中,【史侯】、【董侯】之争,原来此时竟已经开始了。

    族兄们定会对这个消息有兴趣。

    所谓【史侯】【董侯】,是如今默认对皇子刘辩、刘协之称。

    刘辩自幼寄养在方士史家,刘协被董太后抱养,两人具未被分封,许多人不敢直呼其名,就以此借带听上去就跟【不能提名字的人】似的。

    堂兄荀衍很不解,奇怪皇子辩竟被逼迫到这份上,毕竟他既是嫡出又是长子,按说应该稳当,出现这种事,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大抵又是天子权衡之术吧。”荀柔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无论朝廷公卿,还是内宦,都没有人对刘辩继承权有疑议,除了皇帝自己和他妈董太后。

    但董太后不止前朝无势力,本人家族也全都扶不起,她就是想,也没办法换人。

    如果他此时在雒阳,或许还能从刘宏处,看出缘由,如今离得这么远,他是很难理解刘宏脑回路了。

    堂兄们守孝艰苦,他就是来和大家分享个瓜。

    留下一地问号,他就跑了。

    还挺快乐。

    中平二年,就在这样暗潮起伏中开始。

    二月雪化,正当荀柔带着学生们出行,从造纸术第一步认识竹子开始时,刘宏的南宫终于历时一年过后,修建完成,与此同时,宫中书馆第一批雕版刻印的七经书卷,各三千册,一下子被推出市场。

    以竹纸为底,墨书其上,字迹工整清晰,全无错字修改,三千余本全都一体为漂亮的蔡邕书法,字间注以荀氏句读。

    整个雒阳都疯了。

    ……

    荀柔没想到刘宏还记得他,让人专门送了一套到颍阴来,哦不,叫做赐下一套。

    拿在手中,浓墨味道扑面而来,由于是在太过浓重,甚至很难用墨香来形容。

    封皮没有染色,只是在中间工整的写上书名,内页做成蝴蝶卷式,有竹简那么宽,也就是有A4纸那么大。

    字体自然漂亮,刘宏也信守承诺除了《公羊传》,其余六经,全用荀家句读。

    之所以没有《公羊传》,是因为荀氏是古文派,《春秋》主要按照《左传》学,《公羊传》人家另有传人的。

    当然,同现代印刷相比,质量很糟糕了,边线有渗墨,也有些地方字很糊,整个页面也不够干净。

    但比起熹平石刻,印刷出来的统一版本,显然更有作用。

    这时候,书籍还全靠传抄,一本书最少几万字,有错漏之处就很正常,但比错漏更重要的是,实际上现在所谓读书人,有很多连官方勘定的七经都没有学完。

    不是不愿学,是根本没有。

    有人敝帚自珍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情况是,可能整座县城大户,集不齐一整套七经,如《诗经》,可能只是残卷,而并非全册全册诗经竹简,能堆满整整一书架。

    这时候书籍,就是这样珍贵的存在。

    所以,如荀氏这样,历史悠久的家族,才即使数代没有朝廷重臣,仍然不会被人轻视。

    因为荀家在漫长历史中,真的存积下很多很多书。

    当然,其实荀家的藏书里,错字漏字也是少不了的。

    “这全是蔡邕抄录的?”“天子难道让蔡公抄了一年?”“还有句读,这是天子要推行句读之意吗?”

    这是族中传阅时,发生的议论。

    等议论得差不多,荀爽才告诉众人,同样的书在雒阳出了三千套,完全一模一样的。

    议论的地点,是荀柔家前庭。

    他家没有伯父荀绲家那么大的屋子,也就只能在院子里。

    不过这年头大家很朴实,非常理解的自带席垫,铺在泥地上,就跪坐下来,对招待条件略差,全无怨言。

    三千套?就是蔡邕抄一辈子也抄不完,天子得找多少人抄录?这样的大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透出来?

    因为,这不是抄的,是印的啊。

    至于怎么印的?

    印章是如何使用,这书就是如何印出。

    荀柔微笑着为众人演示。

    所以……所以……由于太过震惊,大家甚至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这样的书卷出现,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其价几何?”荀祈问出了关键。

    “主要是底版木料花费,印得份数越多,其价越便宜,所耗时间也是如此,印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耗时间越短,”荀柔作答,“但雕版会有损害,天子这次只出三千册,大概就是这一次雕版只能印出这么多。”

    这时候人工费是几乎不算钱的,但雕版的确需要好一点的木头。

    刘宏的书做的太大了,一页需要很多工时,但若是不小心损害,一整张就都不能用。

    但即使如此,半年时间印出整整二万一千套书,每套都分四五六……十一二卷,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数字。大概就是,能把现存全套七经的总数,直接往上翻一翻。

    果然,这样的规模,除了政府工程,私人绝无法做到。

    当荀柔带着书,给荀衍三位堂兄看时,荀彧问出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天子要如何处置这些书。”

    第88章 轻重

    处置。

    的确是重点。

    世界第一,三千册,国家勘定,标准无错七经,哪怕是一部经书,得到的人家,也可以当传家宝了。

    不过让他没想过,刘宏在这件事上,居然称得上大方。

    他下令,三千册书,先分天下一百零三郡,每郡一套,置于郡守府中,郡中之人均可取阅,若有损害,则郡太守与损害之人,共担罪责。

    最后地方上操作结果如何不提,能下诏如此,可以说刘宏的确是个皇帝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向往小说网 新域名 m.xw0.net 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向往小说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向往小说网|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